发生过的事情需要记录,就像历史一样,只有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才和你的生命有链接。不知道自己这两天在忙什么,哦,想起来了,有在忙。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挤出时间和安排好时间来记录。但是想赶在2018到来之前把事情做好。
记得那天晚上8点多一点,我在B馆一楼看书。突然电话响了,手机忘记静音。还好坐在门口,于是赶紧拿着手机跑出来,一看,是钟老师打过来的。
钟老师问道,明天有特殊安排吗?我回答说,没有。“待会要去娄底一趟,打算带两个学生一起,8:40的样子出发,不用带什么东西。还有叫上……”我补充到:“雨晴”,“是的,王雨晴”。因为害怕自己听力出问题,是待会8:40,不是明天早上8:40。确定了后我就打电话联系雨晴。她说,好,马上过来。
很奇怪,我们都没有问为什么。我只是觉得有事情需要我去那就去,跟着钟老师就好了。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
关于等待的过程就省去吧。
收拾好东西,江老师开车带着我们。出发了。
后来,在车上,钟老师说,是谢老师的母亲去世了。我们现在要赶过去看看。此前,谢老师只告诉了钟老师,并不希望其他人知道。并且也不想让钟老师过去。且钟老师白天有很重要的事要忙,只能忙完晚上再赶过去娄底。
钟老师和谢老师相识有29年了,这是后来在车上说话的时候我才知道的。嗯,29年。
我们已经出发了,再告诉谢老师,这样谢老师不让我们去也不行了。当时,心里在想,29年,如此深的情意,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懂得吧。
车窗外,有那么多的车和灯,倒也不显得有其他的夜晚有什么不同。只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可能是向来安静惯了,就静静地坐着。也忘了自己当时在想什么。
车上,我们聊了些什么。钟老师有打电话给谢老师,询问最具体的路线。钟老师有让我们三个同学讲讲自己大学的事情。忘记说,走之前在茶社还有一个学妹和我们一同出发。最先是雨晴分享的,之后是我,再接着是学妹。说实话,真的还没系统地回忆过自己大学三年半的事情,想想时间还真是过得很快。我感觉自己还算过得充实,但其实大四上学期这段时间真正学到的落到实处的东西却是最多的。是要感谢钟老师的。还有些私事我不愿提起,于是,总结起来最后看起来好像还行。最后我提到还有三个要做但还没去完成好的事情,一是没能去支教,二是驾照还没考,三是一直没能瘦下来啊。关于支教我们一起聊了些,同行的雨晴和学妹都表示自己也很想去支教的。关于瘦,钟老师说不是胖瘦的问题,是要健康。嗯,对的,要健康。
后来,车开去加油站加油。江老师下车了,钟老师说道:“人啊,活着太不容易了,见过很多人,农民啊,做生意的人啊,当官的人啊……各种各样的人,都太不容易了。所以为什么要学国学呢?这样内心有一个坐标……”我心里想到,是啊,内心能有一个确定的东西遇到事情才不会慌,自己心里有答案才会心中感受到安定吧。
也许,我们在车上还聊了其他的东西。但是,我都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夜是安静的。
就这样,车到达了目的地。中途,还有走错了一点点路,也许是许久没来也许是晚上的缘故,钟老师说以为看个一个熟悉的雕塑那就是了。
见到谢老师的时候大概已经晚上11点多,我们9点的样子出发。如此看来,用时还算好吧。下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外面下雨了。幸好有在包里时刻放一把太阳伞,下车后就在后备箱里拿出伞为钟老师打伞不想让老师淋着雨,但伞太小,还有其他人不能都顾及到,幸好旁边就是屋檐下。我们在屋檐下说话。见到了谢老师及其夫人,还有谢老师文章中明儿。我在嘀咕着,恰好今天在茶社有看谢老师写的“夜话偶记”,也了解到谢老师的一些事情,看完后很是感动。阳腾学长说,谢老师的文章他一次是不敢多看的。我明白这种感受,好的东西只想慢慢品味。我一口气看完了上次只看了两三篇之后的剩余的篇数。只是觉得好,但其实没法一下子消化,但我知道我还会再读的。谢老师的文笔实在太好,你读了老师的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阳腾学长那次在夜话要把谢老师的文章用手机拍下后来又去复印了文本。
好像说远了。
只觉得那一刻,大家像是一家人,为了同一件事。
见完谢老师他们之后,我们要去山上。路不熟悉,所以有另一谢氏师傅开着车在前面带路。到底江老师的开车技术好,去山上的一些路其实并不是很好开车,但我们坐在车里并没有感受到有害怕。夜晚我们看不太清楚路,这是白天拍下的。
这是屋前的路。我们是从屋后过来的。车停在一个平地。我们走路进来的。
车停下后,有人在等我们的。江老师给了钱给一个师傅去买鞭子,待会要放的。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是这样。我们在车停的地方的屋檐下躲雨,也等师傅回来,上方有传来老人去世后会唱的歌声。钟老师和谢师傅在聊天,我记不起来他们聊了什么或者说可能我耳朵不太好使听不清楚还是怎么的。总之,回忆的和本身的总是会有一点点差距吧。钟老师说,“我的包里应该放了伞的”,我去找果然找到了一把非太阳伞。亚博学姐是很细心的。师傅到了,我们跟着一起往前走。两把伞,六个人,有人淋湿了,没法顾及到每一个人……雨晴为师傅打伞,我给钟老师打伞,其实很想拉着江老师和学妹一起进来不想让他们淋湿。有点冷。
天黑,我们用手机的手电筒打灯,小心翼翼地走着。钟老师说,快到的时候待会他和江老师先走,每人磕四个头,我们跟着后面也磕四个头。
放了鞭子,我们进去了,磕了头。然后有人领着我们往里面走。
接着,钟老师和谢老师家里人聊了起来,聊了很多。我现在在写这些文字的事情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们为我们准备了瓜子,桔子,之后又端来了饭菜。我觉得,很亲切。虽然来之前不知道要做什么,后来知道了心里也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想,我们跟着钟老师就好了。不了解老人只知道她是谢老师的母亲,但是却是真心地希望她老人家能走得安详。其实,我对老人去世有感触的还是自己的爷爷,那时候是1999年,我才三四岁的样子,很小。但我现在都还是有一小部分记忆的,虽然这记忆真的很短暂。
后来,我们仨去了楼上休息。
钟老师和江老师去了另外一户人家休息。
我们晚上都睡得挺好。我调了7:15的闹钟,然后7:25的时候起床。等我们收拾好后,大概8:10am。想着楼下需不需要我们帮忙,就下楼了。为了不给人家添乱。我们还是决定在附近走一走。
早晨,这里的是真正的雾。不像长沙,是雾霾。
我们听到了鹅叫的声音,公鸡鸣叫的声音,牛发出的很厚重的声音,看到了在池塘游着的鸭子。想象中很多年前谢老师在这里生活的样子,他上学的地方在哪?每天一定要很早很早天没亮就起床吧。我感受到这样的气息很原生态。虽然我自己家也是农村的,但现在已经感受不到这样这样的原生态。所以,后来回去的路上,江老师谈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会提到谢老师从这里走出去是很不容易的,但也因为谢老师树立了一个特别棒的榜样。一切都在变好。其实,现在我也很怀念在那里呼吸到的空气,听到的各种声音。本身是很美好的。
再接着,一个比我们大几岁已经参加工作的男生,我知道他叫谢学成。因为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明早几点起来比较合适又或者怕有其他不懂的需要问就留了电话。后来钟老师告诉我们7:30—8:00起床就好。他去找钟老师,我们就跟着一块过去了。在那户人家,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见到一个小孩子。也许女生天生会比较喜欢小朋友所以我们都和她打了下招呼还帮她把手中的糖剥开。
拿了伞。我们回去谢老师家。到了吃早餐的点,本来钟老师想让我们在外面和当地村民一块吃,感受一下氛围。但位置不是很够最后我们还是像昨天晚上那样在房子里头吃饭。
家里的每个人都很热情,很亲切。我们吃得很好。
后来谈及一个细节问题的时候,钟老师说,我们盛饭的时候应该先给那位师傅盛饭,因为他是主人。再给钟老师盛饭。但是师傅把我们盛的饭给钟老师了,这个叫客气。虽然是同一碗饭,经过好几个人的手中传递,看似麻烦,其实这就是礼。
钟老师和大叔聊天的时候,我们只是默默地听着,因为听着就很好。关于“气息”,钟老师说,其实我们几个都是同时见到这位师傅的,但是现在钟老师和他聊起来的时候已然感觉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存在的某种气息,第一,中间有谢老师作为桥梁,谢老师说到了这钟老师直接找这位师傅就行。第二,钟老师和这位师傅所处的年代是一样的,那会发生的事那个时代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所共鸣的。第三,师傅是搞工程的,而钟老师也有很多学生是做这一行的,多少有些了解,说起来的时候有共同的东西可以聊。嗯,这就是相通的某种气息。
后来,师傅和我们仨说,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多去经历。我觉得说得很对,因为等你老了的时候,想做的一些事情可能有心无力了。所以,真的,日子过得很快。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吧。其实,我很怕老,很怕时光流逝,而我只是老去。我不愿意这样。
老人的离开,只是人生下来就要经历一个过程:生老病死,谁都没法幸免。但我知道的,熟悉老人的人,她的某种精神某种好的非物质的东西还是会遗留下来的。所以才会有“三魂如在日,七魄似生时”。
曾经,我也听到这种吹锣打鼓的声音,只是觉得很吵。我从来没停下来听过。我那天认真听了,听不懂,但我知道这些吹锣打鼓的人都是很专业的,他们弄了很多年,是传承下来的。我听出了节奏感,是的,这是我第一次没觉得这是吵,而是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的东西。就像钟老师所说,这里面都是学问。
老人离去,要请人做法事,还有很多我们不懂但其实是祖辈们留下来的与文化有关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思考,这些东西丢不得,需要有人来继承,就像文化需要传承。这就是其中的文化。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这位写字的老爷爷,我以为他有80多岁了。后来问了才知道是74岁。字写得很好,很有笔锋,至少现在很少有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字吧。
接着。我们去周围走了走。
现在觉得当时拍的这些照片都是珍贵的。还有谢老师当年种的桂花树,听说已经有六年了。应该把那一大片都拍下来的。只是,我还记得它们的样子就好了。我想九十月份的时候,这里一定到处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吧。
这边很多房子其实都建得不错的。所有这里有个村民说了:“其实现在人多城市的人还没农村的人生活得好呢。”确实如此,你像北京雾霾那么严重,光是这一点就对身体有极大的坏处。但是,不管在哪自有在那里的好处。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有。就像硬币有两面事物也是这样。
到了中午时分,他们要留我们吃中饭。但学校那边还有事情要处理,我们必须得走了,不然会来不及。
其实从27号晚上到28号中午,在这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真的感觉到发生了挺多事情,记忆很长。当然我没有把没有事情都记录地特别详细。
我们离开了。
路上,钟老师要我们各自谈谈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表达了挺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关于文化,关于惜时……雨晴说,觉得这里大家都特别亲切,没有距离。我想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但依旧会觉得心安的原因之一吧。
回去路上以及返校后的事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