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堪称一部史诗。
看电影,先看表现形式,不然去看小说好了。
一、不同寻常的摄影。这部电影非常讲究摄影,光影配合绝佳的震撼场面贯穿电影始终,三个小时的电影一点不感冗长。电影一开始展现女主角新婚场面,女主角艳丽的形象在镜头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后面大量具有摄影感的人与自然的镜头。
这张照片前后自暴雨到水灾毁灭村庄,母子无栖,影片处理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非常动人。
后来查资料,这部电影获了摄影方面奖项的。
二、恰到好处的歌舞
多设歌舞桥段是印度电影的特色。有时候会感觉印度电影歌舞有添赘之嫌。这部电影中歌舞的处理非常自然精当。比如,把农收场景拍成了一段大型歌舞,既照顾收割的情节内容,又对其进行了艺术提高,可谓歌舞运用的经典。后面有几段苦难情节中的泣唱对情节的发展和心理感情的刻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三、普世敬仰的母亲形象
古今中外表现母亲的电影很多,这部在内容上几至集大成者。天下四方风土虽异,母亲却非常相似。这种作品作品表现的印度母亲相信让中国人看起来非常熟悉,她的很多方面在我们自己母亲身上都可以看到:顾家,勤劳,忠诚,责任,牺牲,恪守美德等等。从戏剧矛盾角度看,母亲最后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因为他犯了母亲认为不可原谅的罪。在母子之爱和道德之责冲突到极限,母亲果决地叩响了扳机。另一方面,所杀儿子虽然是个“恶徒”,但他对母亲的爱是如此炽烈和疯狂;一定意义上,他的命运也是苦难经历中母爱在儿子身上的一种折射。
印度人不喜交代具体时间,这部电影的剧情与印度哪个时代对应,笔者无法确知,只确定这部电影是1957年拍摄的。1957年印度电影就达到了这种高度。我不由想起了中国人动不动就“阿三阿三”的,仅凭这部电影,我们没有资格那么称呼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