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十八岁,而且还是高中生,“家庭教育”是父母、老师时常谈及的话题,由我这个几乎没有阅历的高中生来议论,似乎毫无看点。
但正是由于我刚成年,正处在逐渐脱离家庭保护的时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被施教者,我能从我自己的经历里更直观的感受有关家庭教育的东西。所以,我更多的话语权。
引发我思考的是这样一件小事。
前几天去拜访二姑爷(我爸的二姐夫),二姑爷家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小县城的小镇上,但他对自己的孙子的教育相当重视,重视孙辈的学习生活,这是当下中国农村很多老人做不到的,这一点使我对他极敬重。我是整个家族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当他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家为了孙儿的学习,向我这个乳臭未干的高中生“讨教”时,我很惶恐也很感动。
他的孙子我暂且称作“小明”吧。他和我说了小明的基本情况,上五年级了,期末成绩语文和数学都考了90分以上,英语和科学只考了70来分,而且英语一直是这么糟糕,他的问题是“假期是不是给小明找个英语老师补习英语”,我妈说:“可以啊,给他找一个专门补习英语的学校。”妈妈这样说,只是因为我初二那一年在一家补习英语的机构补课,后来初三英语成绩稳居全班第一。
然而,我给出了不一样的回复。我先问:“小明自己想不想补?”
“肯定不想,他只想着玩。”
“那就让他玩,既然他自己不想补,强求他去补可能会更遭糕。”
后来,小明拿来了他的英语课本,我花了一个小时辅导他的英语,无非就是纠正他的发音,准确翻译单词,带着他读一些短对话。那是一个在“every”下面写“A喂”,在“not”下面写“拿特”的孩子,一个单词我教十多遍他都不能记住它的发音。我耐心的纠正他的发音,并说“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这样会影响你的发音,而且会让你对汉语产生依赖,你要在上课时记住老师的发音,在心里记住它,多听老师放的磁带。”他愣愣的点头,我也不知道他是否会改掉这个坏习惯。
其实,我特别理解小明,我读完小学,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也和他一样,在“house”下面写“好斯”,在“car”下面写“卡儿”。同样,初一时一个简单的单词老师在课堂上教了十多遍,我依然不会读,转身请教后座的同学,同学反问:“你上课没听么?”,我的脸刷一下红了,我不是没听,我只是记不住老师的发音。
我们继续讨论小明的教育,我作了如下发言:“小明这个阶段分数反而是次要的,现在的成绩和以后初中、高中的学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特别是最后的高考,现在的分数可以说对高考不起任何作用。现在主要是培养他的性格,教他如何看待生活里的问题,比如考试失败,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为人处世,还可以让他去竞选班干部。小学的学习并不紧张,是培养性格的最佳时期,高中是最紧张的,也是压力比较大的,也容易遇到问题,如果从小就培养他的性格,可以让他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就是那个在成长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的孩子。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数学好,经常考99,已经让很多同学羡慕了,而我自己很难受,因为我每次都考不到100分,每次看到数学试卷上的99,我都会小声哭泣,时常因为考99而愁眉苦脸。我十分努力地想要考100分,于是考前总是格外紧张,考后总觉得自己特别失败,而在我眼里,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就只有那一分。那时候,没有人拍着我的肩膀,像这样告诉我:“孩子,并不是你能考100分的试卷才有意义,考试的意义也不是你一定要考满分才算成功,有些事情也需要运气,考100分是运气,考99又何尝不是运气呢?”可惜,没有人这样告诉过我。
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姑娘,整天因为数学考不了满分而懊恼,失去应有的童真和乐观,想想都让人心疼。
正是因为小学时这样看待99分,到了初中,一次小小的月考,在年级下滑90个名次,之后我的一个月,我低落极了,时常发脾气,时常哭,一个月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成绩回升,后来一直向前,可惜代价是我时常在考试前夜失眠,甚至产生“现在的成绩也许决定着以后的前途,成绩单上排名也许决定着以后社会地位的高低”的极端心理。也许是因为家里贫困,我那时觉得我什么也没有,我的资本只有成绩单上很高的分数。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吃饭,大家都在讨论家里的房子、车子,只有我,保持沉默,心里想:下次能不能再考好一点。我并不嫉妒他们家里的财富,我只是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性格以及正确的思考习惯,以至于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以及学习成绩这个东西。
说完学习成绩,我想来说说交朋友这件事。
初中的时候,我的朋友真的非常少,只有那种时常和我谈心,经常和我交流的人才愿意和我做朋友,可以说,初中的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原因何在?班上的大多数人觉得我矫揉造作,过分重视自己的成绩,不愿与人亲近 ,自私(因为我不会把作业借给大家抄)。同样地,我也很不喜欢班上的大多数同学,我认为他们散漫懒惰爱抱怨,不愿去努力,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规划。以至于,我在路上碰到同学,连礼貌的微笑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比如,上课不能走神,哪怕一分钟,上课不能笑,要把别人笑的时间用来写作业,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要额外做两页数学题。整整初中三年,我没有抄过一次作业,真的,一次都没有,这不恐怖,恐怖的是,每次有同学想要抄我作业,我都会回绝,并一本正经地“教育”他们一番。
还有一次,有两个玩得好的女同学闹矛盾,刚好被我看见,然后我努力去劝和,显得比她们还着急,而且我不理解“为什么好朋友之间就不能宽容大度一些?”我也只是好心,但我真的忽略了她们的感受。回过头来想,换作我,如果我和我的好朋友闹矛盾,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插在中间劝和,不断向我表达她的着急和懊恼,我一定特别反感吧。
这一切,是因为我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多差异的,这个社会不是要每个人都像我,我总拿着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没有人轻轻地告诉过我:“孩子,人的五个手指不是一样整齐的,人都是不同的,但都有各自的可爱之处,我们可以不赞同,但要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念,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相处这件事,我们总无法躲避。”
有些简单的道理,我真的是很久以后才明白,这就是我说自己走了不少弯路的原因。
吸取了初中不受欢迎的教训,到了高中,我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变得热情大方外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交朋友,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我。我变了,不再拒绝同学抄我作业,不再过分重视自己的成绩,也会学着别人偶尔讲几句脏话,讲几句“老子受不了了”,不会拒绝别人的邀约,不再格外认真地听课,而是趁老师板书时冲同学傻笑,开始关注胖瘦美丑。以上,并没有严重到“在青春的浪潮里迷失自我”,这些转变,在青春期格外正常。
可是,问题来了,我感到累,我努力跟每一个同学找到话聊,努力给每一个同学打招呼问好,努力融入别人的圈子,努力避免与同学的任何矛盾,一学期下来,我有了不少朋友,但我很疲倦。举一个例子,女生A和女生B是好朋友,然后我同时和她们交好,于是我们三个成了好朋友。不久之后,她们俩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我处在中间,不想撇下任何一方,于是我努力在她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会去挑拨离间。有一次,难得的学校下午放假,A约我逛街,我一口答应,几分钟之后,B来约我逛街,我只能讪讪 :“对不起,我刚才答应了A。”类似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B逐渐疏远了我。后来分班了,A和B都不再和我同班,我和A也逐渐疏远。对于她们两人,我都曾努力地去挽回,可是无果。现在,她们和我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没有人问过我:“你累不累?”,也没有人轻轻地告诉过我:“孩子,做自己就好,你不需要让大多数人喜欢,你也不需要交太多朋友,何必浪费时间去经营那些让你疲倦的人际关系?”
这些和家庭教育又能扯上什么关系呢?走这些弯路,是因为我懂事太晚。被大多数同龄人排挤的味道是酸涩的,是苦闷的,那段时间,周末只有学习和一个人上街漫无目的地闲逛,不像其他人可以和同学聊天可以参加聚会,我厌恶教室,宁愿迟到也不愿意早去一分钟。为交朋友而交朋友的回忆也是疲倦的。如果我从小就懂得这些道理,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性格,从小就学着思考这个世界的差异,有人提前给我打好预防针,我的成长之路是不是该平坦一点?
我今天议论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教育。教育这个话题太大了,我无力谈及。我曾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一个孩子,是一个学校的几千分之一,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百。很多时候,一个班级那么多人,老师根本就不可能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而矛盾的是,绝大多数工作忙碌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都想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推给老师、学校、补习班。其实家庭教育才是主导,家庭教育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来自家庭的爱与引导才是根本。
不得不说,当今很多家长的做法本末倒置,想尽办法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如何让孩子懂事,如何让孩子面对问题面对失败。不少孩子小时候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体罚,被责骂,甚至被逼着上各种无用的补习班,初高中成绩也没有多大长进,反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素质越来越差。还有,现在的孩子总是被比较,比什么?主要是学习成绩。他们总认为学习好的孩子一定乖巧懂事,成绩差的孩子一无是处。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引起孩子间的矛盾。
高中时认识一对姐妹花,她们并不是姐妹,之所以称作姐妹花,是因为她们从小到大一直是邻居,两家父母从事一样的工作,家境相似,两家的关系非常好,时常一起聚餐出游。我刚认识她们的时候,发现她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后来又闹了矛盾,再后来,我觉得她们的关系很奇怪,时而亲密时而疏远,而且通过与她们交流,我知道了她们对对方的厌恶,关系亲密只是表面。她们告诉我,她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比较,比成绩,比高矮,比胖瘦,比谁更懂事,所以,她们总相互看不顺眼。甚至后来一个有了亲密的男朋友之后,另一个也急着要交男朋友,只是因为她们习惯了与对方比较。其实,如果不是家长的比较,想必这两位会是一对好闺蜜吧。
很多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也逐渐过分重视成绩,给自己背上许多包袱,同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高中时结识的一个闺蜜,她对我讲起她的初中,她说,那时她很爱哭,为何而哭?因为考不了第一,她努力,她拼命,但就是要失败,于是她经常哭,而且性格孤僻,不愿与太多人打交道,心情时常阴郁,时常哭到眼睛红肿,脑袋发昏。虽然后来中考她考了全校第一,但她还是这样告诉我:“后来,我想明白了,流泪的双眼看不清未来。”我何尝不心疼那时的她,我说:“要是初中你就遇见我就好了,也许我能理解你,也能给你一个支撑,你也能陪我走过那段孤独。”但,究其原因,我们还是懂事太晚。
我并不是要抱怨我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疏漏,相反我感激他们在贫穷的日子里给了我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很小的时候,他们不在身边,也只是身不由己。但后来他们也努力地教会我许多东西。况且,我没有和他们沟通过我的问题,所以他们不曾知道我走过的弯路。那些不美好的回忆,对于我来说,已经过去了,我也逐渐成熟懂事,现在,我还能坦然地写下以上这些文字。
只是希望,少一个孩子去走我走过的弯路,少一个孩子经历那些阴郁的日子,多一个父母关注家庭教育,多一个父母换一种教育思路,多一个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格,而不是只关注考卷上的分数。
以上,只是一个高中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也许不够成熟也不够全面,语言表达上也有许多瑕疵,而我怀揣的是一颗真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