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家风是简洁的三个字:“勤、俭、善”。
勤
小的时候,老家十几亩地,全是外公带着家人耕种。外公是村支书,他认为自己要给村里人做榜样,什么事都做在先,种庄稼、修家具、养家畜、帮助相邻,样样都是好手。外公的一生,在辛勤劳动中度过,70多岁时还每天下地劳动,直到卧病在床才肯停歇。勤劳是他的习惯,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生活好了,但是父母依然传承了他勤劳的品质。父母退休后,在外打工兼职,如今开了一片空地种菜,一年到头总是特别忙碌。
父辈的勤劳持家,不但为我的童年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环境,更让我长大后懂得“勤”字的深刻含义。现在我成了家,也把这个“勤”字刻在心里,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动手,多做事,勤读书,学习多种知识。
俭
外公常说:“老百姓以地为本、以粮为天”。记得小时候,每逢夏收,收割完麦子外公外婆还要带子女到地里去捡散落的麦穗,到打麦场上捡一粒粒的麦粒。他们弓着腰,一遍又一遍在麦茬地里搜寻。外公说,夏收就要做到地光、场光、麦穗光,这样才能颗粒归仓。
我小时候,父母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要穿好几年,有时一双破袜子也舍不得扔。工作后,我想带父母去饭店,他们经常拒绝,说太浪费。母亲时常把“细水长流”、“有时要把无时想”挂在嘴边,教我们节俭。虽然我们现在有车有房,衣食无忧,但“勤俭”的传统永远也没有丢。
善
母亲以前经常给我讲,外公是个心善的人。她小时候,两个堂弟五六岁,父逝母嫁,外公有6个子女,又把这两个孩子也供养上学,直至工作。虽然是亲戚,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60年代,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见外公的淳朴善良。
在我小时候,邻居爷爷是位独居老人,母亲看他可怜,常常关照他的饮食起居。我们家做饭总有他一碗,冬天添置衣被也总有他一份,渐渐这位老人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母亲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直到他去世。现在想来,很为母亲的善行大爱感动。
父母处世的原则就是善以待人,“和善”持家。现在,父母经常嘱咐我们要“善”,我也十分注意与同事朋友为“善”,大家有事互相商量、互相帮忙,形成了很好的氛围。
这就是我的家风 “三字经”。没有轰轰烈烈、也不高端大气。但我相信勤、俭、善这三个字的力量,将一直在我们家传承下去。有这些优良家风的陪伴,我和我的孩子们会在人生路上大步向前,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