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笔记时间:2017年11月,4日,约3小时;
阅读书本:《共享经济》 ;作者:【美】罗宾·蔡斯;2015年9月第1版;浙江人民出版社;P1-266页;
阅读目标:了解共享经济最初的创意来源与理论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2小时,笔记1小时。
这本书的作者蔡斯(共享经济鼻祖)成书于2014年,现在是2017年的11月。虽然过去才三年,身为中国读者的我却已经感觉到共享经济在实践发展之路上走得飞快,原因是我国家在共享经济之路走得很快,从较早的滴滴快的、途家租房到后来的摩拜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睡眠仓、共享衣服、共享洗衣机什么的,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欣喜。可以说,共享经济的创意落地始于国外却蓬勃发展于国内,甚至在理论发展方面中国都已超过了国外,比如我去年看过的马化腾与其同事撰文的《分享经济》。当然这本书中所述的内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作为该类型经济的初始发源还是值得去了解的。
蔡斯说,现在已是共享经济的决胜期,依靠燃烧化石燃料、以消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即将终结,而依靠分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则会逐渐繁荣,因为人人共享重新书写了价值创造的法则:分享资源会带来最高效率;分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
蔡斯希望找到一种最快速、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来带着3个孩子在幼儿园、公司、超市和公园之间来回穿梭而又不需另花心思及费用照顾汽车的停放、清洗与保养问题,某一次听一位朋友谈到在德国曾见到一辆可供他人分享的车,出于她本人需要解决的交通痛点及朋友触发的灵感,她于1999年创立了汽车共享公司Zipcar,从最初仅有4辆车(1辆自有、3辆租赁)到2013年的1万部汽车、76万名会员,可见其推行的共享汽车模式是成功的,之后她又成为无线网络连接公司Veniam、P2P汽车租赁公司Buzzcar及拼车网站GoLoco的联合创始人,不断地进行共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她认为她的Zipcar能够成功运营基于三个基本理论:(1)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与拥有一部车相比,人们更希望能“分享”一部车;(2)一个可以将互联网和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科技平台让分享变得更容易;(3)公司相信用户可以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取车、还车,用公司的信用卡给汽车加满油,并在使用完毕后带走车上的垃圾。这种模式给予消费者的是开车权而不是所有权。而这三个理论正是人人共享模型的核心要点:(1)利用过剩产能(分享资产)实现实际的经济效益;(2)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建立共享平台,使分享变得简单易行;(3)个人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
通过人人共享可以让原本稀缺的事物变得富足起来,这需要调用个人和小群体的力量来不断地尝试、试错、迭代和进化。的确,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让身在国内的我们深刻感受到通过共享方式的出行再也不困难,汽车有滴滴、神州,自行车有摩拜、ofo小黄车、永安小绿车,非常之方便。在共享这条路上,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动下,我国的共享模式小步试错、迭代与进化比国外做得更好。
在这个时代,过剩产能无处不在,它可能属于你,也可能属于别人,它可能是有形的、暂时的、虚拟的(如开放数据),也可能是与流程、网络或经验相关的。它包围着我们,孕育着无限的潜能。如何挖掘这些过剩产能的潜力呢?作者认为有三种方法:分割、整合与开放。比如,Zipcar即是分割了过剩产能将租车体验分割为以半小时为单位并支付对等的费用;而Airbnb则是整合了那些大众闲置的房间,中国的途家、小猪也都是同样的理念;再如谷歌地图就是通过进一步开放的平台来提高使用效率及创造大量的新价值,我觉得国内的微信开放公众号平台、小程序平台、钱包加载的各项服务也都是共享开放的经典案例。通过分割、整合、开放这三种方式,共享经济轰轰烈烈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简单化、标准化与易参与是令共享平台的分享变得更容易的法宝,年轻人最重要的体验!越是简单化、标准化及易参与,则越容易被接受。
作者认为辨识过剩产能,建造共享平台,推动群体合作的共享之路是通往未来之路。我觉得应该在这之前加上发现痛点,若光有过剩的产能提供,而客户没有需求岂不是白忙一场?所以,只有发现客户的需求(痛点)及挖掘客户的潜层需求(痛点),再结合过剩产能提供共享经济才是王道。
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当看到越来越多成熟的人人共享企业时,我们也认识到企业在无意识中将垄断作为自己的业务目标其背后存在的巨大问题。(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目前看到一些先期共享型企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国的滴滴)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寻求的是权力均衡、一个稳定的动态结果,保持各方势力均衡,不断调整以维持一种权力胶着状态,才有可能长久运营。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一直被教导着要珍视一份稳定的工作及其所有的相关利益,而忽视自由、事业以及收入来源的单一;但共享经济要求我们珍视经济机构、激情、学习能力、自主性以及作出特别贡献的能力。而且,研究机构发现最好的解决方案并非来自本领域的专家学者,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的专业知识越不相关,他们越有可能想出获胜的方案来。所以,不要气馁,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我们普通人也是有机会想出创新的方案来的,加强学习吧,把握当下、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