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mcached中,我们经常将一些结构化的信息打包成hashmap,在客户端序列化后存储为一个字符串的值,比如用户的昵称、年龄、性别、积分等,这时候在需要修改其中某一项时,通常需要将所有值取出反序列化后,修改某一项的值,再序列化存储回去。这样不仅增大了开销,也不适用于一些可能并发操作的场合(比如两个并发的操作都需要修改积分)。
而Redis的Hash结构可以使你像在数据库中Update一个属性一样只修改某一项属性值。它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它的添加和删除都是平均的,hash特别适合用于存储对象,对于将对象存储成字符串而言,hash会占用更少的内存,并且可以更方便的存取整个对象。
我们简单举个实例来描述下Hash的应用场景,比如我们要存储一个用户信息对象数据,包含以下信息:
用户ID为查找的key,存储的value用户对象包含姓名,年龄,生日等信息,如果用普通的key/value结构来存储,主要有以下2种存储方式:
第一种方式将用户ID作为查找key,把其他信息封装成一个对象以序列化的方式存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增加了序列化/反序列化的开销,并且在需要修改其中一项信息时,需要把整个对象取回,并且修改操作需要对并发进行保护,引入CAS等复杂问题。
第二种方法是这个用户信息对象有多少成员就存成多少个key-value对儿,用用户ID+对应属性的名称作为唯一标识来取得对应属性的值,虽然省去了序列化开销和并发问题,但是用户ID为重复存储,如果存在大量这样的数据,内存浪费还是非常可观的。
那么Redis提供的Hash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dis的Hash实际是内部存储的Value为一个HashMap,并提供了直接存取这个Map成员的接口,如下图:
也就是说,Key仍然是用户ID,
value是一个Map,这个Map的key是成员的属性名,value是属性值,这样对数据的修改和存取都可以直接通过其内部Map的Key(Redis里称内部Map的key为field),
也就是通过 key(用户ID) + field(属性标签)
就可以操作对应属性数据了,既不需要重复存储数据,也不会带来序列化和并发修改控制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这里同时需要注意,Redis提供了接口(hgetall)可以直接取到全部的属性数据,但是如果内部Map的成员很多,那么涉及到遍历整个内部Map的操作,由于Redis单线程模型的缘故,这个遍历操作可能会比较耗时,而另其它客户端的请求完全不响应,这点需要格外注意。
1.hset
如果key不存在,一个新的哈希表被创建并进行HSET操作。成功返回1
如果域field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旧值将被覆盖。成功返回0
$redis->hSet('h', 'key1', 'hello');
2.hSetNx
将哈希表key中的域field的值设置为value,当且仅当域field不存在。设置成功返回1
若域field已经存在,该操作无效。返回0
$redis->hSetNx('h', 'key1', 'hello');
3.hGet
给定域的值。
当给定域不存在或是给定key不存在时,返回nil。
$redis->hGet('h', 'key1');
4.hLen
返回哈希表key中域的数量。
哈希表中域的数量。
当key不存在时,返回0。
$redis->hSet('h', 'key1', 'hello');
$redis->hSet('h', 'key2', 'plop');
$redis->hLen('h'); /* returns 2 */
5.hDel
删除哈希表key中的一个或多个指定域,不存在的域将被忽略。
$redis->delete('h')
6.hKeys
返回哈希表key中的所有域
一个包含哈希表中所有域的表。
当key不存在时,返回一个空表。
$redis->hSet('h', 'a', 'x');
$redis->hSet('h', 'b', 'y');
$redis->hSet('h', 'c', 'z');
$redis->hSet('h', 'd', 't');
var_dump($redis->hKeys('h'));
array(4) {
[0]=>
string(1) "a"
[1]=>
string(1) "b"
[2]=>
string(1) "c"
[3]=>
string(1) "d"
}
7.hVals
返回哈希表key中的所有值。
一个包含哈希表中所有值的表。
当key不存在时,返回一个空表。
$redis->hSet('h', 'a', 'x');
$redis->hSet('h', 'b', 'y');
$redis->hSet('h', 'c', 'z');
$redis->hSet('h', 'd', 't');
var_dump($redis->hVals('h'));
array(4) {
[0]=>
string(1) "x"
[1]=>
string(1) "y"
[2]=>
string(1) "z"
[3]=>
string(1) "t"
}
8.hGetAll
返回哈希表key中,所有的域和值。
在返回值里,紧跟每个域名(field name)之后是域的值(value),所以返回值的长度是哈希表大小的两倍。
以列表形式返回哈希表的域和域的值。 若key不存在,返回空列表。
$redis->delete('h');
$redis->hSet('h', 'a', 'x');
$redis->hSet('h', 'b', 'y');
$redis->hSet('h', 'c', 'z');
$redis->hSet('h', 'd', 't');
var_dump($redis->hGetAll('h'));
array(4) {
["a"]=>
string(1) "x"
["b"]=>
string(1) "y"
["c"]=>
string(1) "z"
["d"]=>
string(1) "t"
}
9.hExists
查看哈希表key中,给定域field是否存在。
如果哈希表含有给定域,返回1。
如果哈希表不含有给定域,或key不存在,返回0。
$redis->hSet('h', 'a', 'x');
$redis->hExists('h', 'a'); /* TRUE */
$redis->hExists('h', 'NonExistingKey'); /* FALSE */
10.hIncrBy
为哈希表key中的域field的值加上增量increment。
增量也可以为负数,相当于对给定域进行减法操作。
如果key不存在,一个新的哈希表被创建并执行HINCRBY命令。
如果域field不存在,那么在执行命令前,域的值被初始化为0。
对一个储存字符串值的域field执行HINCRBY命令将造成一个错误
$redis->hIncrBy('h', 'x', 2); /* returns 2: h[x] = 2 now. */
$redis->hIncrBy('h', 'x', 1); /* h[x] ← 2 + 1. Returns 3 */
11.hIncrByFloat
根据HASH表的KEY,为KEY对应的VALUE自增参数VALUE。浮点型Parameters
$redis->hIncrByFloat('h','x', 1.5); /* returns 1.5: h[x] = 1.5 now */
$redis->hIncrByFLoat('h', 'x', 1.5); /* returns 3.0: h[x] = 3.0 now */
$redis->hIncrByFloat('h', 'x', -3.0); /* returns 0.0: h[x] = 0.0 now */
12。hMset
同时将多个field - value(域-值)对设置到哈希表key中。
此命令会覆盖哈希表中已存在的域。
如果key不存在,一个空哈希表被创建并执行HMSET操作。
如果命令执行成功,返回OK。
当key不是哈希表(hash)类型时,返回一个错误。
$redis->hMset('user:1', array('name' => 'Joe', 'salary' => 2000));
$redis->hIncrBy('user:1', 'salary', 100); // Joe earns 100 more now.
13.hMGet
返回哈希表key中,一个或多个给定域的值。
如果给定的域不存在于哈希表,那么返回一个nil值。
因为不存在的key被当作一个空哈希表来处理,所以对一个不存在的key进行HMGET操作将返回一个只带有nil值的表。
一个包含多个给定域的关联值的表,表值的排列顺序和给定域参数的请求顺序一样。
$redis->hSet('h', 'field1', 'value1');
$redis->hSet('h', 'field2', 'value2');
$redis->hmGet('h', array('field1', 'field2')); /* returns array('field1' => 'value1', 'field2' => 'valu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