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周末,我的爸爸回来了。
下班的路上,爸爸打来电话说,“我回来了,晚上你到妈妈这里吃饭吧”。
爸爸在200公里开外的理城打工,那是他朋友工厂所在地,与其说是打工,不如说是做他愿意做的事。虽然爸爸已经退休了,但他把工作当作爱好,当作事业,他干得十分开心。有段时间爸爸几乎每周回来聊城一次,最近工厂订单多,便有三个多月没有回来了。
爸爸没有回来的时候,我是根本不想去母亲那里的,那里气氛太压抑,空气像能凝固一般。我在母亲那里时,要么不说话,要么是被骂。而如果是爸爸回来了,我一定会去聚聚。爸爸回来了,家才像家,家才完整。
到了家,时间已经快饭点儿了,像往常一样,正在母亲在厨房忙活着做饭。爸爸坐在餐桌旁,摆弄着手机,等着吃饭。我回到家,放下包,也坐到餐桌旁,桌上已经有两道热腾腾的菜,我们继续坐着,等菜上齐。母亲从厨房里钻出来,端上一道炒菜,菜便齐了。一家三口开始吃起来,爸爸在的时候,我很少挨骂,母亲的注意力都在爸爸身上。
他俩边吃边聊,我认真吃饭,几乎不说话,偶尔爸爸问我工作生活,我就答一答,然后爸爸和妈妈继续聊天。他俩聊得很尽兴。
我吃完饭以后,他俩仍继续聊着,聊天的模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几乎没啥改变。一般是爸爸给妈妈讲述下他的工作和生活,然后母亲开始点评,大概有三分之一会高兴和赞同,三分之一会被妈妈否定。否定之后,母亲开始给爸爸出主意,认为自己提出的做法更好。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妈妈会叫爸爸不要和她讨论,希望老爸闭嘴。
母亲给爸爸出主意的时候,语速是快的,声音是大的,她首先会用鄙视的态度把爸爸的做法否定一遍,然后激昂地说起如果是她,她会怎么做。爸爸也不觉得生气。
可我是不喜欢母亲动不动聊天就给人出主意的。母亲常年在家,她哪里知道外面的世界,她的建议不过是来自于她的主观想法,大多都是馊主意。爸爸并不会采纳母亲给的建议,但是他并不反对母亲给他出主意,或者说,这是他俩的一种沟通模式。
母亲叫爸爸闭嘴的时候,爸爸是不开心的,握着筷子的手在空中停留三秒钟,眼睛盯着妈妈,像在酝酿情绪,组织语言。随即憋红了脸说,“这个话题为什么不可以聊呢?”
母亲说,“我不知道你这个事,我也不想了解。”
爸爸坚持,“你不知道我才跟你说啊”。
两人最终会从一开始很久不见的欣喜,慢慢变成话不投机的烦闷。几乎无一例外。
我不掺和,不搭话,只吃饭。
依稀记得,从小到大,每次母亲对爸爸的事指指点点的时候甚至吵起来时,我都不开心,常常帮着爸爸去说话,结果母亲也不开心,要来骂人。而我说的他们两个也不会听,该吵仍继续吵。我的情绪会根据他俩说话语速和分贝的大小而变化。有时焦躁、有时愤怒、有时厌恶。
时隔多年,我终于做到像今天和他们吃饭一样,不掺和,也不生气。我就像一个旁观者,看就看见,听着就听见,不爱听就当没听见。他俩聊天没有聊到我,本就是他俩的事。我掺言,打扰他俩说话,又多出一个我的意见,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最终都不愉快。只要爸爸和妈妈还是那个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第二天,爸爸和妈妈又开心得很,高兴地一起去逛街去了。今天是周六,下午回来时,进屋母亲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精神焕发,脸上挂着笑颜,说“我们出去逛街了,你爸出钱,给我买了几件衣服。”
我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答,“好哦!”
第三天,周日,我、老公和孩子,爸爸和妈妈,我们三代人一起去科技馆,我和老公带着小孩去科技馆,爸爸和妈妈在科技馆附近玩。当我们从科技馆出来时,看看爸爸和母亲逛得差不多了,母亲买了一条珍珠项链。回去的路上,她一路念了很久,开心了很久。
晚上,像爸爸以往每次回来过周末而后离开一样,爸爸搭上去理城的列车。我跟妈妈说完再见,带着孙女也离开了。家里又冷清下来,母亲,一个人。
次日下班后,在小孩放学之前的一个小时空档,我来到妈妈住的地方坐坐。连续几日,我都去了,有的没的陪她说说话,让她不至于孤单。
她见我来了,很高兴,拿出许多她买的项链,铺了满满一桌子。
“咦,这不是那天我们一起去科技馆附近时你买的项链吗?”
买项链那天我们全家都去了,当时妈妈说她买了一条。今天一看,竟然不止一条。
“我其实买了很多。我给你们看我只买了一条,其实只是你们看到的。”她满足而得意地说,用掩藏不住的神情抬头看我一眼,嘴角含笑,补充道,“我其实是个购物狂,你们不知道吧。”像是揭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一般神秘。
她如数家珍把她买的项链放在桌子上,一条一条摊开来,总共有十多条。各种各样的珍珠项链,有珍珠项链加绿色翡翠吊坠的,有珍珠项链加红色玛瑙吊坠的。大体是相同的样式。珍珠虽然有豌豆小大,但个头不均匀,有的圆,有的椭圆,不是上等货,应该不值钱。但由于珍珠个头不算小,看上去,也不失质感。然而有重复的款式,却不知意义为何。
喜欢极简生活的我,看到这些批发式的物品,觉得头皮阵阵发麻。
我和她住在一起的时候,没少因为买东西是买少而精的还是买多而便宜的看法上意见不合。现在,我和她各自一个空间,便懂得,每个人的做法不同,不可强求要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同一种类型的买这么多,是要干嘛勒?”
“可以送人呀,遇到朋友送一条,不用临时去买。临时去买不容易买到呢。”
“嗯,有道理。”我点头,反正,她喜欢就好。
她喜欢逛街,总比没有兴趣爱好强。至少,人容易开心。
与她告别以后,我一边走在回家路上,一边回想妈妈说的那句话,“我是一个购物狂。你们不知道吧?”
我到底有多了解妈妈呢?她说她喜欢购物,我也许知道,又也许不知道。
妈妈买东西是批发式的,她总喜欢一买买许多,例如买鞋,一买买两双,买裤子,一买买好几条。就像这次买项链一样,一买也是好几条。别看她平时爱买东西,买个菜就能买回东西来,却是一个不爱出门的人,更别说购物狂了。印象中,她是不舍得买东西的人。
印象中,妈妈喜欢说她有一个小房子就可以了,有一间屋子属于她就可以了,家里有一个属于她的柜子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她不知说了多少遍,反正多得我已经数不清。我一直都很奇怪,房子、柜子她已经有了,为什么还不开心。
妈妈总喜欢收集东西,很多东西不愿意扔,包括纸片这样的小物品。我曾经因为纸片的事跟她闹不愉快,只因为那张纸片放错了位置放到酒柜上了,而我想把它清理掉。
在代县,我的出生地。在那个家中,爸爸有一摊子东西,比如书、工具、电子元件,他是一个工程师;母亲也有她自己的物品,不过缩在衣柜的角落,里边是各种各样彩色的毛线,有红的、绿的、黄的,有粗的、细的,有棉的、毛的、绒的。
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个人物品其实并不少,还挺多的,只是,她把自己放到了很小的位置,那么不起眼的角落,小得让人几乎看不到她的需求。
母亲也需要一个大空间。她喜欢绣花,有各种工具和各种材料,需要空间来放置。她喜欢买东西,也许是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她,常常像批发一样地买东西,这也是需要空间的。
而我们,却很少去看到妈妈需要更多的空间这件事,她说她只需要小小的地方,不过是一句假话而已,她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