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别的老同学是不是会和我一样,时不时会想起民大西路夏夜繁忙的夜市。路是泥泞的,空气里飘着的,是肮脏又美味的食物味道,廉价啤酒洒了一地,大家都穿着拖鞋,懒散地,兴奋地,走着或是坐着,一直都在说话,这样的场景往往要持续到凌晨12点或是更晚,然后世界就会安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可那时候我好像从来没有害怕过,喝得再多也不怕出事,甚至是那种生怕不出事地肆意妄为。后来再也没有过,即使到了这个满了21岁就能在各种场合尝遍美酒的国家,我也再没醉过。当然朋友都知道我爱酒,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掩藏过。上周体检时候医生问我是否抽烟喝酒,我说只喝酒。麻烦的美国人总会要求你给她一个数字,一周喝几次,一次喝多少,而我没有思考地就告诉她一周一到两次,每次如果是15度左右的wine喝半瓶大概是400ml,40度左右的vodca或whiskey一般是三个shot,5到8度的饮料三瓶,cocktail的话是两到三杯。说完自己都笑了,要是在民大时候被问同样问题,我是不是要说一周三到五次,老白干四两,二锅头八两,混着燕京喝。医生说我控制得很好要继续保持。我心里就打趣地想,那我有时候一周都只喝蒸馏水的话身体是不是会受不了。
我知道自己能保持清醒的原因是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容易忧伤的人了,只是偶尔有些焦虑失眠头疼,而这些毛病,恰恰能用一小杯红酒就能完美地解决。成长是件曼妙的事情,因为同样的场景总在发生,应对的方式却会越来越理智。阵痛过后,就像是打了疫苗一样很少再发作了。我不用再费劲心思去解读别人,因为不再好奇,我也不会费劲心思解读自己,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想不明白的问题。学习这样的专业,我有时候觉得刺激兴奋,有时候又不免因为总在算计利益而觉得无趣。所以我第一次学着较真的美国人去善始善终做一件好事,我以为会很累,没想到这让我无比轻松快乐。我也学着他们一样,把觉得自己擅长的事变真自己真的擅长的事,然后等别人问到的时候,我不再像过去那样胆怯地说I will try my best我会尽力去做,而是直接说yes I can make it我能搞定。那天我在修改简历,Daniel问他能不能帮我改一句话,我很不屑因为我觉得自己写得挺不错的。直到我看他把我Profile的最后一句话always trying to be a challenger,practitioner,explorer 的“always trying to be”直接去掉,我才弱弱地问这样真的好么?他说就该这样写因为我确实已经做到了,不然就没有必要写这句话。于是我便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多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多好却一直没让自己变的那么的好。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挖掘我的潜力等待我的未来啊。在他们的逻辑里,如果连自己擅长什么都无法specify的话,那就不是擅长的东西了。
特长是一定要有的,爱好更是他们像宝贝一样珍视的东西。我之前觉得他们有毛病,有钱了不好好穿衣服不好好吃饭,却要去买那些奢侈的爱好。朋友生日party上,Rick跟我介绍了名叫Brad的退休老人,两眼放光说他卖了自己的house买了一条特别精致的船,我嘴上说哇太酷了,心里想这老人家真是老不正经,要在中国house是必然要留给孩子的。Daniel也曾经把自己存的第一个一万刀买了热爱的摩托车,随便一个装备也够吃一个月餐厅的。平常天天开的却是不知道转了好几手的破越野。300刀一箱的子弹想都不想就买了,20刀的衣服却要犹豫半天。可是现在我却开始羡慕他们能那么简单地对待生活,这世界本来也是如此,有人爱好金钱名利,有人爱好书卷旅行。何必偏要把世俗眼光强加在自己身上压得自己似人非人的呢。
上次和Temple一家人吃饭,Rick兴奋地跟我说他下定决心要学中文了,他参加了中文学习小组,简直太难了,但是能和自己收养的孩子们说中文,他想起来就很激动。我真的很诧异,因为一个拥有自己律师事务所年近60的有钱人,借着一个简单的理由保持着孩童般学习的激情,我不由得审视自己起来。我学习时候常偷懒,玩玩手机听听音乐,这从大学开始就是家常便饭了。Daniel很好奇问我是怎么学习的,他下定结论说我肯定很聪明,不然怎么能同时做那么多件事,我自豪地说我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学习的啊。他就问那你有没有觉得浪费自己的精力了?因为一段时间做一件事会比较轻松啊。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很讨厌自己不得不利用工作的时间写作业,他是那种必须很安静才能好好学习的人,而我竟然还可以听音乐,后来他竟然用了radiculous这样严厉的词。我莫名的气得不行,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没有认真学习。
有时候我们留学生坐在一起会忍不住感叹自己认识地一些本地学生有多惨,学费都要自己挣。当我给Daniel说的时候,他说为什么要觉得可怜啊,他所认识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在Springfield这个小城市里,那些富有的人都住在南边湖畔的豪华别墅里,个个都头发花白了,鲜见年轻人,因为年轻人都住在城市四散的公寓里,开着破车工作学习挣钱养活自己。当然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风格,中国代际关系紧密,花父母的钱以及赡养父母都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当我作为一个中国90后,真正遇到这些自食其力早早就经济独立的人时,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养尊处优。老外有时候会形容我们留学生是Chinese Prince/ss,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好听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