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的大幅攀升, 欧盟碳期货价格从2020年初的20欧元/吨的价格攀升至现在的100欧元/吨。
由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法案的通过;国际争端导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明显下降,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费的增长带来的碳排放增加;而碳排放免费配额分配比例逐年下降等因素,从长期来看,欧盟碳价格预计仍然持续在高位运行。
与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0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04.75亿元,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
01—何为碳交易?
碳交易中的“碳”包括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这些温室气体统一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进行计算。碳交易并不是要直接交易这些温室气体,而是交易它们的排放权。
“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后在1997年各国签署《京都议定书》,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
简单的说,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的市场机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降至10美元/吨甚至更低,巨大的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积极进入发展中国家寻求合作。
同时,随之产生的“碳资产”是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的第四类新型资产,将成为我国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成分。
02—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和湖北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开始为建立全国碳市场探索铺路。
2021年6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交易中心落地上海。全国碳交易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发放给企业碳排放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其拥有的配额,为了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同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碳市场可以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像煦联得这类从事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企业发展,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将碳技术与金融相结合,有利于缓解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对企业意义更重大,更能推动碳市场的繁荣。
03—碳市场已初显成果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碳市场建设步伐随之加快。截至2022年9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5.6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已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的管理框架。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虽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碳市场激励约束作用初步显现。通过市场机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增强了企业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刘友宾表示,下一步,持续强化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并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
同时,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04—企业的“碳排放”来自哪里?
碳排放是指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的过程,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其中,直接排放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是指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简单的来说,企业的碳排放产生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行业减排的潜力不一,减排水平低的企业需要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满足强制碳排放要求;而减排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在碳交易市场出售自愿减排量来获取额外收益。
比如特斯拉已经在2022年以前依靠碳交易累计取得了超过53亿美元的收入。再比如煦联得已经帮助用能企业减少碳排放累计超过100万吨,如果全部进行国际碳交易,将为企业创造超过1亿美元的额外收益。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不仅总量领先,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量也远高于发达国家,这说明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而节能减排水平高的企业,无疑将在未来处于优势地位。
图: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2020)
05—目前哪些企业可以进行碳交易?
根据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 第 19 号)的规定,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的有关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向生态环境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2022年3月,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须在2023年底前一次性完成配额。清缴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纳入标准将核算2020年或2021年任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与第一个履约周期相同,为2.6万吨,但纳入行业从先前只纳入发电行业,扩围到电力、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八大行业。
据《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扩大,未来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望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2030年碳达峰时,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06—写在最后
“碳交易”与传统交易不同,作为推动可持续增长的一种手段,碳交易所已经成为投资者热议的新兴事物。
“碳交易”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碳交易的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最终甚至将会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交易市场;
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它是国与国之间政治和外交的一个重要抓手;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效——它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直接影响到地球气候变化问题。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
于是,碳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
本质上,碳交易是一种金融活动。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
[1]新浪财经, “双碳”专题报告:欧盟碳价格飙升背后的逻辑与启示
[2]科普中国,科学百科·碳交易
[3]证券日报,生态环境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4]证券时报网,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准备工作启动或纳入其他行业
[5]百度词条,碳交易
[6]汉语新词新语年编,碳交易
[7]搜狐,e堂课|啥是碳交易?
声明:此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