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对于我来说比较熟悉的。出身于少数民族的我对于隆重节日到来都会有一些民族舞蹈表演。在我的家乡三都水族自治县铜鼓舞,跺月亮舞是我们本地特色舞蹈。我首先对我们水族及苗族舞蹈进行一个分享。我们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民间最原始,最古老的民间舞蹈,水语称为“丢压”,源于古代祭典活动,它从祭坛演变为民间的日常舞蹈,据传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我们水族有自己民族节日,水族过端节就相当于汉族过年。水族在过“端”节过“卯”节( 卯节东方情人节 )庆丰收,以及婚娶期间,都要跳铜鼓舞。这种舞蹈把撒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大田耕作活动的种种动作融入其中,表演时老者敲铜鼓,一人用嗡桶配合嗡音,再一人打木鼓伴奏,舞者随着鼓声的节奏,踏着雄壮的步伐,旋转起舞,鼓点从慢到快,从低沉到高昂,直到急密如雨,嗄然而止,舞步也跟着由缓而急,由快而密,到马上收步,使观众既兴奋又愉悦。
铜鼓舞根植于我们水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与水族人民生息相关,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研究水族的民族文化发展史有重要价值,并在民族学、民俗学、美学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均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刺绣、民族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之处。像我们水族女士服装是长款,代表色藏青色,男士款式独特,可在衣服上刺绣龙凤,让单调衣服增加不一样色彩。
跺月亮舞,几十位小女孩在舞台上不断跺,跺出了节奏,跺出了自我。每一个人在台上都以笑脸迎面,因为她们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高兴的,是甜美的,是真实的!更主要的是她们笑得自信、笑得坦然,她们心中充满了真、善和美,她们笑得惬意,笑得开朗,笑得脚踏实地;笑出了对理想生活充满的力量,笑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尊严,笑出家乡文化的自豪,笑出家乡父老的品格。她们潇洒快活地展望未来,因为鲜花的芳香就会在她们的生活中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她们身上曼妙地起舞。
李佳昕老师的讲解,对于东北秧歌有部分了解。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秧歌、二人转,音乐节奏盛世欢快。表演者的表情很重要。东北秧歌转手帕面部表现喜庆面貌。我又针对性去了解东北秧歌发展历程。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是一种具有自娱自乐群体性的表演形式。东北大秧歌是关东民间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民间称秧歌叫“扭得浪”,即不但舞姿要优美,而且腰胯摆得幅度要大,节奏感要强,表情要有感染力,总之是不能平淡而要夸张,才符合关东豪爽热情的民风。
红绸舞的表演,表现了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时欢腾,喜庆的精神风貌。从演员的表情,动作,道具都是与我们时代背景有所关联。
民间舞蹈发展到现在,每一步作品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故事被人们所怀念。民族舞蹈把最具特色动态、歌声在结合改进,把最好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