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感受是灵魂的语言,这是我的感受。
精致的抑郁有两义,一,精致是形容词,很精致的抑郁;二,精致是名词,因精致而来的抑郁。
精致,得有钱有闲有心情。
在精致的宋朝,住在碧纱珠帘罗幕垂的屋子里,用着青瓷,穿着罗衣,吃穿用度都是当下最时髦最精美的,上班之外,流行喝喝酒,填填词,唱唱歌,游游山,玩玩水,写写字,品品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看看美女,想想情人,(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发点闲愁,销点幽魂。
这是被精致围绕还是被精致缠绕呢?
他们好像有大把的时间去品味自己心底升起的各种小思绪,直到让自己被小思绪淹没,(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也有大把的时间去观察和描写一个个细小到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他们让瑞脑在金兽里消着,看着袅娜的炉香静静地如游丝般追逐旋转着升起,(炉香静逐游丝转),他们还在雨后的傍晚,细细地欣赏着蝴蝶的翅膀在斜阳里映出的荧光(薄翅腻烟光)。
他们的精致细腻简直令人发指,我看见蝴蝶看见炉香,大概就一句漂亮,好香。他们却盯着看着,去描写这些细小得转瞬即逝的景致。让我不能不感叹惊讶。
但是,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去看这炉烟和蝴蝶的翅膀?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细微到如此境地?这样地去专注在一缕轻烟,一只蝴蝶,以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里?
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似乎是必须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少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人,可只有在宋朝,这敏感多愁,才成了时尚和潮流,成了宋朝的时代底色和审美,成了文学表达里的主流。
原因可以罗列出很多来,宋朝的偃武重文,百年承平,文人的富庶安逸自在,大唐气象的无法逾越和审美疲劳,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领域的开拓,还有宋人的珍惜美学,等等等等。总之,所有种种,最终凝结成了宋朝的精致细腻。
唐朝富有强大,他们的文人好忙,他们波澜壮阔,大气磅礴,但基本不精致。精致是细节细微细腻的,唐朝的人普遍没有这种细,宋朝正好有,他们富庶且有闲,有足够的时间心情和精力去精致细腻。
这是宋朝的时代底色。
唐朝是大,宋朝是小,一个小小的事物,一个细微的细节,一种似有似无的情绪,都能给挖的很深,表达到极致,不管是瓷器,香炉,衣饰,还是感情或思绪。
他们很多的诗句,细腻和精致得让人感到如果不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是没法表达成那样的细腻和微妙。
任何一个东西要把它做到极致,都需要把自己的生命投进去,与它共燃。
这种共燃会创造杰作,若共燃的对象太大,容易找不到自己,若共燃的对象太小,容易抑郁。
蒋勋用了一个词“耽溺”,去形容这种状态,耽搁沉溺在里面,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关注,这种沉溺的关注,带来的,除了精致细腻,还有一种落寞和抑郁。
晏殊的踏莎行写道: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里有很精致的宋朝的生活习惯,精美的生活用具,还有被精致包围的人,写出了精致的诗词和精致细腻的思绪,还有一种精致的落寞抑郁。
这种诗词看多了,我会受不了,当然也很佩服,这么点事情,这么点情绪,他们竟然能写成这个样子!
黄庭坚有首写水仙花的诗,朋友送了他一丛水仙,他很喜欢,对着花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愁了又愁,说此花看得要断肠要愁绝了。后来他自己受不了,放下花,出门看着涛涛江水狂笑一阵,才摆脱了这种抑郁。
《王充道送水仙花50枝》
宋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一个大男人把一盆小小的水仙花赏成这个样子,让我惊讶。
更让我惊讶的是,我看宋朝诗文的感觉,和他这首诗很象,看多了,我都会想要抱酒痛饮,狂笑几声。
唐诗能读得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宋词能读得情绪低落,心上憋闷,需得出门一笑大江横,才能卸去这抑郁。
这是细和小带来的抑郁。
读尚且如此,何况写下这些精致入微的诗句的人,那些让自己的心在这种种思绪里缠绵得那么深的人。
精致细腻的诗文如此,精致细腻的生活也会让我抑郁。
精致的生活,多么让人向往,我这种生活简陋的人当然也很希望精致一点点,但是不能太精致了,过多的精致会让我压抑逃离。
因为太精致,太细腻,外在的形式的东西就会很多,维护和配合这份精致会把我累着了。
我去过一些高档的精致的会所,有精致的人,精致的家具,精致的琴声,精致的活动,精致的一言一行,很美,很好,但是,少了真实的性情,和个性,和生命力。这就象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给我的感受。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多么精致优雅闲适的南宋士大夫的生活,看起来岁月静好。但这种精致和静好却带着一种压抑,一种对蓬勃的生命力的压抑。我觉得生命仿佛就被这种精致一点点的蚕食掉了。这是一种生活的精致细腻和不甘心的生命力之间的一种反差。生命力怎么能精致呢?
最有生命力的诗歌是什么?是诗经,是楚辞,它们怎么能精致呢?最有生命力的人是谁?是孩子,他们怎么能精致呢?
回到陆游这首诗,精致是宋朝的底色,但北宋和南宋还是有些不一样,北宋承平安宁,南宋带着失国之痛和靖康之耻,虽然不能把每首诗都从家国情怀去理解它,但一个时代有自己的底色,宛如背景音乐,你可能听而不闻,但这个时代的人都在这个底色里,这个背景里。精致的生活,从北宋延续到了南宋,但同样生活在精致里的人,不太一样了,对精致的体会,也会不一样。
陆游这首诗也是精致思绪的典范之作,看似平常的语句,表达出起起伏伏细腻微妙的思绪,这种思绪,每个读的人都能感受到,但难以明确捕捉到,更难以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难以诠释的朦胧感和错综复杂的不确定,是这首诗歌最迷人的地方。
以最出名的第二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为例,小楼一夜难眠听雨,这带有抑郁的底色,但听的是春雨,在抑郁低沉中,又有了点亮色,后面却接着是深巷,不是小巷,也不是门前,这深巷二字,又有了沉郁之气,让人想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象,可深巷却卖的杏花,这杏花和春雨一样,又把沉郁提亮了一点。短短的十四个字,折了四五折,这种曲折,既赋予了这十四个字深厚的意象,又把缠绕萦回的心理起伏藏在里面,它的意象和内涵太丰富,感受的人不管偏重于哪个方向,都可以找到自己能共鸣的情绪,它不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种诗句,表达一个很明确的意象,或者说,它表达的就是这种起起伏伏萦回曲折无法明确言说的心境,你可以读出希望,也可以读出黯淡,但它不只是希望或黯淡,它都有,但都不是。
后面两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只看表面文字,挺闲适,自在,悠然。放在全诗里,这两联一样感情微妙复杂。这两句诗的前面和后面都意象复杂,思绪萦回反复起起落落,这两句,我觉得没办法意象简单起来。如果把这首诗再放到南宋和宋朝的底色上,我觉得它的意象更没办法只是闲适自在。
精致本来就容易压抑和抑郁,何况在精致的南宋?但是,在宋朝,他们连抑郁都那么精致,替多少人表达出了自己无法言说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