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班级:汉语言文学1605班 姓名:覃晓敏 学号:1601530
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质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散文。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奠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屈原说:“惜涌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九章•惜涌》)“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楚辞•九章•抽思》)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臂喻”(王逸《离骚经序》),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除了历史著作外,说理散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论语》、《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也有思想玄虚的庄子,谈论现实的孟子等。先秦文学为我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作家,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两千年来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相传,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被人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神话中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而它以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在先秦散文中,《庄子》一书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缥缈奇变”(《艺概•文概》)著称,《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以及他们的腾云驾雾、七十二般变化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故事之一。此外《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神话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优美的艺术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历史上有著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由此可见,《诗经》的形成是有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参与的,这当中也必然有一定的政治功利性。在对巫史文化的改造完成以后,统治阶级创造了旨在维护宗法社会秩序和强化宗法观念的正统诗歌,即《诗经》中的祭颂诗和怨刺诗。祭颂诗是配合祭祀祖先、耕种藉田、丰收后的报祭礼,对先王列祖、社稷自然表示崇高敬意,并祈求保佑的诗歌。而怨刺诗无论赞颂还是刺怨,都建筑在宗法伦理原则的基石之上。《诗经》面对现实,在一些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无一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主要是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方面有一定的特色,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对后世刻画人物提供了史料素材,影响着后代作家的写作。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战国策》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寓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富有强烈的讽刺性。它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则起过促进作用,《战国策》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体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给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为后代作者写议论文提供了史料素材,《孟子》大量运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为后代写作技巧提供了许多写作方法,《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有精炼准确,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为我国的标准书面语提供了史料记载。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不仅寓言数量很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寓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富有强烈的讽刺性。《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了批判精神。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辨能力,为后代世人进行逻辑推理、辩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史料。
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先秦说理散文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审美风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之一。先秦说理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先秦说理散文大都分析透彻,议论纵横,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在后代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说理文的影子。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勃兴阶段、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于中华文明的细水长流。可以肯定地说,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是源头,也是第一座高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