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对现实不满然后唠叨抱怨时,总有身边的人劝我们“知足吧,咱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知足常乐嘛”。是的,知足才能常乐,但更高一层的是,我们要知不足然后依然能“乐在其中”。珍惜现在所拥有一切的前提下还能看到自己与更好可能的差距,安于并享受这份拥有的同时期待并有规划地让自己在此基础上做到更好,我觉得这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仔细回忆来大一前的我就是那种对生活充满不满和抱怨的人,满腹委屈和牢骚觉得生活苦、没意思。
初中我从村里来到市里上学读书,那时的自己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一无所知。记得初一生物课本的前几页有张克隆“多利羊”的照片,那时的我真的特别纳闷什么意思脑海里完全不知道克隆是个什么鬼。后来随着初二物理和化学科目的增加,我的成绩因为课外知识少和理解力弱的限制也是一落千丈,我每天都闷闷不乐,但是依然很刻苦地学习因为心底还是不服劲还是愿意相信天道酬勤,可结果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然后哭和伤心再然后继续努力。这就是我所有有关初中生活的记忆,一点色彩都没有,“学习-考试-悲伤-再学习”就是这样的循环。
高中我是在所在的城市第二重点高中上的,当时因为扩招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花钱进来的。本来我以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可纵使我怎么努力我都从来没有进过班里的前十名,慢慢地由最初对学习的满怀热情退减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质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高二有一段日子我严重厌学觉得学习没用,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班里的前十名大多是高中县里才出来的孩子纵使我们怎么努力也挤不进他们的行列,成绩在后边的同学人家家里都是市里的父母有正式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我就是那种生活在夹层中两边都不占,谈学习我没有资本谈学习外的我又没有谈资,很孤独觉得没有人理解我,对未来一点都看不到希望。后来是经过姑姑极力劝说与包容才帮我平稳地度过了那段恐怖的叛逆与怀疑期,就那样像初中一样上演着“学习-考试-悲伤-再学习”的灰色循环。一年半后参加了第一次月考,离二本分数线差二十分,执拗的我选择了复读。复读的那一年生活更是单调,觉得一天做的题就是以前一周做的题。但庆幸的是成绩有了起色在考上二本的前提上有了考上一本的可能,但中间少不了起伏,那心情随着每次每月考的名次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最后第二次高考的结果就是刚过二本线5分,我不服我愤怒我不愿接受,因为我从小就有北京梦高校梦,我前二十年所受的委屈与隐忍就是希望这一刻来改变,而现实是我只能依然在这个我看不上的小城市上个破二本苟且得开始我憧憬了二十年的大学生活。
就这样我不服地来到了一直从心底不太接受的大学,我看不上周围的同学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我学习没有了方向,因为我前二十年那么努力认真地追寻自己的高校梦都没有实现,我不知道再给自己设立什么目标也不相信自己靠什么能去实现它。我迷茫,我无助,每天觉得生活好没意思,隔三差五就会莫名地大哭一场。我忘了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我开始看名人访谈类的节目,现在回想起来促使我思想大转变的还是俞敏洪老师。
现在回过头看来最对我有触动的是他那段经历和那段话。都知道,俞敏洪老师大二那年得过一场肺结核,就因为这次挫折之后他悟到了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于是,他在追逐与周围优秀人差距的同时注重健身锻炼,他说“我可能追到毕业也赶不上他们,但我会依然奔跑,他们花5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10年,他们花10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20年,我会一直追赶,等到哪天我把他们一个个送走了我依然赶路,总有一天会赶上他们的!”是啊,我可能是跟那些我理想中的优秀人有很大差距,我急切地想要追逐他们的步伐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但因为差距太大的客观现实,我们不应该是绝望不是想到放弃,而是应该正视这种差距的同时积极乐观地想办法去迎头赶上。于是在那之后我调整心态,不再因为自己没有考上高校而懊恼,也不再因为自己家境不如好多同学而心生嫉妒。比起那些连二本都没考上但跟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刻苦的孩子来说,比起那些没钱上学或靠别人的捐助才能上学的孩子来说,我要知足。但是我更要看到跟那些在重点高校的优秀大学生的差距,无论从知识少还是眼界上,我要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向他们靠拢。
之后的大学生活,我除了学习就是做家教,我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的每一课,每天背着大英语字典穿梭于上课教室和图书馆自习室之间,业余时间就去做家教挣自己的生活费。大一下半学期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就是自己挣得了,并且用自己挣得钱买了第一部半智能三星千元机,在大二升大三那个暑假还去了趟哈尔滨。现在回想起自己大学生活,虽然不像那些学生会干部那样风光、学霸那样耀眼,但是回忆起来是对自己满满的肯定。虽然在班里是无名小卒一枚,但是在大学就实现经济独立、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像这样子的我,也还是不错的。
现在的我已经毕业四年了,比起那些回老家当老师的同学,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知足的。但是比起那些混得好的同学,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现在的我已没有了以前的慌张与不安,因为我懂得:知足常乐。但是我更会知不足然后去追那之间的“不足”,让自己在知足的前提下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