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要到传统的清明节了,突然想吃家乡的“刺角面”了,小时候每到清明妈妈就会做“刺角面”。因为在我们老家,清明上坟要带两种颜色的面,一种是白面,一种就是用刺角芽做的绿面,也不知道是啥讲究,反正从记事起一直到现在,年年都这么坚持着。过去,妈妈做,现在是大嫂做,那个香啊,想着就让人流口水。今年有疫情可能回不去祭祖上坟了,又要错过一次吃“刺角面”的机会,想起来多多少少有点遗憾。
刺角,是我们老家哪儿一种俗称。这种野生植物,学名为小蓟,它还有很多别名,如刺角菜、刺儿菜、刺角芽、锯锯草等等。
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花管状,淡紫色,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据相关专业机构测定,刺角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0.3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可谓营养丰富,采幼嫩的刺角洗净鲜用,可做汤,可做面条,可做凉拌菜,鲜嫩可口,有很高的医用价值。长期食用味美色鲜的刺角面,对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有特殊疗效,对于像我们这个特别爱吃面的老陕人来说,更是一种安全保健、延年益寿的特色美食。
做“刺角面”一般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一、从地里挖来的新鲜野刺角,必须经过三道工序。一“摘”,摘除黄叶老根,保留青叶新芽;二“漂”,反复漂洗,洗净泥土杂物,再用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三“焯”,将洗净的刺角放锅里煮,尽量煮烂些,捞出来挤一挤,不要挤太干。
二、将挤过的刺角放入面粉中,跟平时和面一样,反复搓揉,注意不要加水,因为刺角里含有水分,如果水分不够再加水。
三、揉好后,擀开,对折,切条,备用。
四、下锅,捞起,配上蒜汁、臊子,再浇上两勺油泼辣子,那味道美得简直没法说……
虽说,“刺角面”这个“野菜面”是一种乡间美味,但如今已成为风靡四方、好评如潮、食者如云的当地极具特色的陕菜美食名吃。
野菜的营养价值高,有利于身体健康,当下正成为一种饮食时尚悄然崛起。刺角也如同香椿、荠菜一样,被栽培入农田,摆上菜摊,不仅春天有,就是冬天也能吃到。上千年前,还是野外招风的野菜,而今已是田野、大棚中的贵客。若干年后,这些曾经的野菜,也许就会成为我们的家常菜。现在还是一碗时尚的“野菜面”,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成为人们永远也吃不够的“家常面”,千秋万代地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