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何原因,最近很容易被感动,以至于国庆期间三部大片,我才看了一部《我爱我的祖国》,其他两部还没来得及看,恐怕看了又是一番感触在心,止不住地热泪盈眶。
9月底,接到有书共读任务,很是惶恐,也很是惊喜。
惊喜自不用多说,能够与千万读者共读一本书,对于一位写作人来说,这无疑是件荣幸之至的事情。
惶恐是来自内心的不自信,没底气,毕竟第一次写。
为了这一天,我也进行过近一年多的魔鬼拆书训练,可当这一天终于来了,心里确又开始忐忑不安。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这种心态竟然像极了我要解读的这本书-《自卑与超越》。
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确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缘分,它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也许是人与某种事物之间的,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我们缘分的开始。
对于一个很少研究过心理学书籍的人,要解读它,还要拆解成十二篇共读文章,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抓狂”这个词用在这里可能比较贴切。
这情景好像一个女孩终于要见到相思已久的恋人,于是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可出门的一瞬间,却发现自己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样子。
要感谢的是这本书,它好像一座大山,巍峨壮丽,而我要做的,就是成功地翻越它。
曾经对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很感兴趣,可是买回来后,翻了两页就让它躺在书柜里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经典的书就是人人称赞但是谁不读的书”,我觉得心理学或者说医学方面的书籍,大概有不少属于此类。
有可能是之前的错觉影响着我,一度不太相信我可以读懂它,但真的拿起这本书时,你必须与之发生链接时,奇迹也就发生了。
它完全不会让你看不懂,从一开始我就一头扎了进去,也可能是我的运气,碰上了一个不怎么绕的翻译者,总体来说,几乎没有难懂的学术名词,很平易近人的一本书。
但它和鸡汤书又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所有的论点都可以用真实的案例去解析,用理性去思考。
到是我个人在解读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很抱歉,实在是太感性了,有时候还是不要用力过猛,会吓到读者。
个人觉得,阿德勒的这本书,如果浓缩成一个关键词,不是自卑,也不是超越,而是“合作”的概念。
这一点,在每一篇的共读文章中都可以发现,这或许就是个体心理学上最难能可贵的。
当这个时代,总有一些人会劝你对生活别太认真的时候,而你也处在人生进退两难的境地时,这本书无疑是可以给你注入新鲜动力的。
或许我们默默地耕耘在这个世界已经太久太久,都快忘了自己原来还是一个社会人,也快忘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我们满脑子大概都被工作升职、房贷、孩子升学等等这些恼人的事情,自己都过得不如意,还谈什么奉献?
可是解读完《自卑与超越》,我发现原来我们应该是可以活出另外一种人生状态的。
只要你愿意不再固步自封,主动一点,努力一点,融入社会,有效连接,一定能够走出心理的困境,实现个人的跃迁。
这里我不再多讲书中的内容。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触,不代表所有的读者,一本书有一万种的解读方式是有可能的。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彷徨不前时,我们害怕恐惧时,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慰籍不安的心灵,因为我们不仅仅是连接了一本书,你还连接到了作者,连接到了译者,甚至还连接到了书里林林总总的人们。
当一个人的人生不再是自己的,你才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宽阔,它能够容纳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它也可以给予我们源源不断地思考与想象,这样的世界难道你会不爱它吗?
你还要抱怨什么,还要索取什么,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与这浩瀚的空间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要破坏,要永远地爱护它,珍惜它,继而你才会拥有无穷无尽的生机。
感谢本周陪伴一起共读走过的读者们,感谢炯炎,夏末,感谢阿成,还有天天、谦仲素、浅海这些大神们的鼓励。
辛苦节日期间的编辑们,真心体会到一部共读作品出炉的不容易,小夭万分感谢大家!
写作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会继续努力,为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