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只看了鲁迅先生的自序,就觉得他的文字、叙述方式是我喜欢的,简洁、畅快、有思想。既不老八股亦不新式空洞。
先生的自序现在《呐喊》文集前面,从学医转到从文,在日本医学课堂上看到日俄战争中,一中国人被解说是俄国侦探,砍头示众,周围有一圈中国人围着鉴赏这示众盛举。自那以后先生觉得医学并非紧要之事,凡是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紧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那时当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寻到几个同志想要出《新生》杂志,却因人、资事由失败而未产生。先生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人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荒原,无可措手,这是怎样的悲哀,先生以此感为寂寞。
而后一度无事,直到老友金心异邀他为《新青年》做点文章,最初做了一篇《狂人日记》,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积久了就有十余篇,收入《呐喊》。即便是呐喊,也当听将令,所以先生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了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先生自己也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传染给正做着好梦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