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笔者在简书发表第3篇灵感日记《日记扫盲堪大任》,又有多位读者留言评论并有9位打赏,付出真金白银,对于一位简书新手来说真是感到了莫大的荣幸,看来与简书的缘分算是结下了。我力争把来简书码字变成每天的习惯,今天继续围绕日记扫盲这个主题,但不再赘述枯燥的理论构想,而是给大家分享一个传奇故事,这是一个曾经让笔者无数次泪奔的故事,我决定在简书建立“日记的故事”专题,特将这个故事当作头一个来分享给大家。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韩国老妈妈,她的名字叫洪荣女,1916年出生于韩国仁川的江华郡,在七兄妹中排行老大,19岁结婚,曾在开城、汶山、马石、加平、春川生活过,和丈夫生育了两男四女。58岁时,经历丧夫之痛,之后艰难地以一弱女子之力支撑起整个家庭。洪荣女在70岁之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盲,70岁的时候,在孙子的帮助下开始识字、写字,同时开始写家庭日记,二十多年笔耕不辍,留下十多本日记。在日记里,她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虽然语句不够通顺还有很多拼写错误,但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位老妈妈无比朴素的真情实感,读后能让人感受到她对家人的深深爱意和思念。
洪荣女的日记坚持到第十个年头,儿女们偶然中发现了妈妈的日记本,被妈妈心底的秘密所震撼。大女儿黄安娜在本书序言中“那是1995年暑假……非常偶然地在衣柜的抽屉里发现了妈妈的日记本——足足有8本!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强烈的震撼!要知道,妈妈从来没上过学,而且,当时她已经患病10年了……”黄安娜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整理妈妈的日记。1995年11月,作为给母亲八十大寿的礼物,出版了一本书《藏在心中的话》,立刻引发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以致在韩国重演洛阳纸贵的盛况,书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洪荣女也因此成为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多次应邀到电视台等各媒体做节目,甚至曾是韩国唯一的官方国家电视台KBS著名栏目《人生剧场》“秋天的庭院”环节的主人公。
2011年3月,洪荣女以96岁高龄病逝。黄安娜怀着对妈妈的永远的爱,将妈妈的日记与自己写给妈妈的文字进行整理,出版了第二本书《有一天,妈妈老了》,再次在韩国引起轰动。2012年5月由新星出版社引进中国,同样引起轰动,连续畅销,多次重印,2014年5月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插画版。
洪荣女的故事感动了韩国也感动了中国。她创造了人生的传奇,也是日记的传奇,更是一个老人通过写日记实现扫盲的传奇。诚然,她当初是无意中把日记当作了个性化的扫盲教材来书写来阅读,她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写字,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扫盲。根据笔者的分析,她起先完全是无意识至少是没有刻意要扫盲的,但靠顽强的毅力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完全出乎全家人意料成了畅销书作家,扫盲只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亲爱的朋友,如果亲人中还有文盲(包括儿童和老人任何年龄的成人均适合),您完全可以如法炮制或有所借鉴,完全可以特意帮其记录口述日记并制作成个性化的识字教材,最好图文并茂装订成册以便于反复阅读以巩固,确保扫盲效果更好。
《有一天,妈妈老了》是一本让笔者无数次泪奔动容的日记书,也是一本笔者曾多次购买赠送给亲友的书。笔者情不自禁提及自己老母亲,一位中国文盲老母亲,她就远没有洪荣女这么幸运,留下永久的遗憾。早年她跟随错划成右派的父亲半生颠沛流离,在豫西山区的破窑厂含辛茹苦,拉扯养大五个孩子,在父亲1991年先她而去之后,却因为不识字变成一位孤苦老人,她没有爱好也不会看书甚至不会看电视(也可能是舍不得),没有社交,孤独中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74岁那年脑溢血倒下成为植物人,3年后谢世。曾经记得,我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曾经有几次试图劝过妈妈识字扫盲,但是没有成功,也没有人告诉我可以通过写日记来巩固和坚持,否则我一定会逼着妈妈当我的学生,我当她的扫盲老师,因为我知道我的妈妈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但一旦知道孩子教一遍胜过学十遍,她当学生识字扫盲还能有益于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她的爱子情怀和顽强意志一定能战胜自我,突破自我,哪怕是做自己最不愿意做的任何事,而且一定能坚持到底。如果是那样,妈妈或许就能避免她人生最后的悲剧。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洪荣女的日记是在其女儿黄安娜和出版社经后期整理编辑并付出大量劳动才得以成书的。没有女儿的帮助和努力也不可能有这两本书的传奇。当初,洪荣女是如何开始识字写日记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包括老人和儿童,识字扫盲和写日记的习惯养成是难以自发进行的,需要扶苗助长,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督促才能开始、才能坚持、才能进行到底并修成正果。
2017年2月12日晚洛阳日记创新学会李明强用电脑写于洛阳家中
附注:百度“有一天,妈妈老了”可看相关视频,这里是其中之一能在简书转发的(需要点击两次才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