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阶梯,教师也不例外。暑期在一步步离去,面临结束。本想提前备备课,可是开学后要换新的教材,据说是部编教材,可是没见其真面目也无法准备。暂且就读点书吧!
再次拿起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此书其实已读过多遍,但是每次再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内涵丰富,具体生动,极有运用价值。
苏大师不愧是大师,他不仅把教学理论研究的很透而且精通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等,思维缜密,每章节之间的联系也紧密而自然 。
他首先从教师工作才能谈起,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当老师。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闹到了极点,那你就该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成教师。
记得刚毕业时,我经常被孩子气哭,觉得孩子们不可理喻,苦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就一直没有放弃,坚持到了现在。如果当时看到这些理论也许就不会走到今天。现在想想,当时如果选择了退出,就像登山的人没有到达山顶,也不会看到迷人的美景,更不会有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的喜悦。
人生如一场修行,事业也是如此。坚持下来,坚持到底才算成功。
苏大师还告诉我们要有幽默感。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生气,无法摆脱。
我们不可否认,孩子喜欢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老师。你如果适当幽默孩子们会爱上你,和你打成一片,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只是幽默并不是每人都会,我想唯有读书可以解决吧!
课堂上,我尝试让孩子们来说书,即读完课文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刚开始有的孩子不愿说,也有的孩子不敢说。我尝试用幽默的语言鼓励孩子们:看看谁是故事大王啊?谁最勇敢?男子汉在哪里?不要这么矫情...虽然我的语言还不够幽默但孩子们还是很配合。现在我们的课堂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幽默,孩子们也渐渐爱上我了!
神经衰弱、抑郁,现在我们对这些词语并不陌生,可是五十年前的苏大师已经给老师敲响了警钟:怎样在日常活动中防止神经衰弱 。神经失调的原因是不理解儿童世界。
最初的我就是不理解儿童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教了这么多次还不会写。现在我知道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记忆有规律,小学阶段的孩子学的快忘得更快,学完之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孩子会记得更牢固。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好,课文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引领。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给孩子指导了一篇文章的阅读,推荐几篇课外的文章或者书籍,巩固所学,拓展延伸,效果不错。
要关怀人。苏大师指出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知道关怀别人?他们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关心更别说其他人了!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这些词语大家都不陌生。家里的大人都围着孩子转,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需要自己做的事,没有什么满足不了的要求,他们不懂别人的辛苦,没有关心过别人,自然不知什么是关心。眼下,二孩问世,许多老大各种不适应。其实对于老大们来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家长们转移注意力,他们开始学着自己做事,开始学着照顾年幼弱小的弟弟妹妹,学会关心别人从关心家人开始。
窗外雷声大作是在为我的读书写作喝彩鼓劲吗?我暂且这样认为吧!
苏大师的书永远都读不完,后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