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是一本妙不可言的书。不得不承认看之前由于易小星团队的成功作品让我阅读前充满了找乐子的心态。看了一半就发现,其实是一本非常符合我胃口的实用自我提升指导书。
废话不多说。必须读书,必须笔记。这边笔记着重涉及其中的《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同时强烈推荐几个相关小短篇《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上网能避免浅薄么?》《高效冲浪的办法》《笔记本就是力量》《用强力研读书》,《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主心骨:讨论一万小时定律的细节和调节。
原概念来自Malcolm Gladwll的《异类》Outliers.
一万小时毕竟太久。现代社会只争朝夕!我们一定要调动天赋和适当的训练来压缩这一万小时。
首先讨论的是“天赋”因素。提出了天赋和练习是做相乘来产出结果的关系。如果其中一项是零,你的投入结果就是零。
“真正的关键是训练的方法。”
不讲苦,不讲诚,不是自娱自乐的练习。而是讲究方法的专业训练!你需要1.掌握该领域最新金知识的最好的教练;2.一个有助你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比方说一个志同道合的俱乐部);3要经受长久苦累但专业的训练(重点在专业上)。
这让我想起灌篮高手里,樱木通过录像不断在练习中调整自己的动作。我确实只记住了他的艰苦,而忘记了观看录像调整这个重要的专业细节。以至于在多年后学习高尔夫球时才注意那个重要的细节。
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教对各领域高手训练方法的总结。重要《剑桥专业知识与转接技能手册》(900多页的论文集)于2006年出版。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四点(核心):
1.只在“学习区”练习 (指的就是练习你不熟练甚至没学过的)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不要掺杂无关事物,要将学习和训练纯化。“干事业不是靠拼命,就如数学和打仗。而且干事业就是干事业,想赢世界杯研究足球才对,扯什么文化传统体制教育。” 学什么,找个好导师都是极重要的。
拆开四点一一谈。
1.只在“学习区”练习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舒适区”越变越大,而一部分的“恐慌区”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比方说当我还没学过编程时,安装好环境和写一个“Hello World”就是学习区,而那时写一个计算器就算是恐慌区。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要有高度的针对性。
所以掌握好自己的学习区非常关键。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该再继续浪费时间,而专攻下一个难点。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去做事叫练习。
在恐慌区做事叫磨炼。
不要沉溺在你的舒适区!你会废掉。
当然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是一种修炼。让自己刻意地去接受一些挑战吧。
世界上有一帮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加入他们。
2.掌握套路
好吧这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练的和学的就是套路。
作者举出一个十分有效的例子让我体验了“套路”的强大效果。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他们大多是具有某种结构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短期工作记忆与逻辑推理,床罩性思维有关,跟智商有关,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长期记忆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提高。
两个神经元如果反复同时一起激发,他们就会逐渐联系在一起。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Carla Shatz
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直观感受。
神经元伸出去的神经纤维外面有一层髓磷脂构成的膜:髓膜。它就像包着电线的绝缘层,防止电脉冲信号外泄衰弱。它越厚信号就越强,越快,越准确。我们的正确练习会让髓鞘变厚。这样就可以将电话线上网变成光纤上网。
这是我最开心知道的——大脑是可以像练肌肉一样变强大的。
措施:
1。必须警醒大量的重复训练 (基本功)
2。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文中讲了文学写作练习。强调把写作进行分块练习。举出了一个练习套路——“不断细化一个描述”。
“听”。 老师让学生描述一个刚才听到的声音,并且不断追问下去,那个声音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质感,给人什么联想?
我很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天才的训练方法。早年我知道另一个类似的训练方法——在路上看每一个人的表情,并且进行猜测他的故事,身份已经正在想的事。我是从美剧《伪装者》里学来的。也很受用。
将这种极为有效练习不断重复,绝对是更容易出成果的。
重复重复再重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好的习惯要养成,得坚持重复。
高度(科学)的针对性。
规避看似合理但是没效果的练习,比如“贝多芬效应”。
找出看似无用但是很有关的训练,比如NBA球员练拳击来提高自己的脚步移动和上肢力量。
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是浪费时间。一切必须从实战出发。每次训练都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3. 随时获得反馈 immediate feedback
在此之下,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实实在在。及时反馈奖励其实也是(游戏)上瘾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方法是学习后请同行做peer-review。
培养人才(自己),还必须要求反馈具有“即时性”。即时性反馈(教练的直觉)一般在只在“友好环境”的领域好使。该领域也必须相当规范,以至于这个东西是可以预测的。
后面讲了一些导师和学徒制的故事。
4. 刻意练习不好玩
学习环境很重要: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学习,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时间才是最有效的。这对学习能力好坏的人都用显著效果。
回想起一位总是做事时听音乐的同学。为他所浪费的一切所惋惜。
有效练习时间以及单独练习:练习脑子(刻意练习)每天最多4~5小时。一般2小时。多了就没效果了,其实也没人做得到。
刻意练习需要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的精神资源,要全身心投入。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另一篇文章提到过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能量。每天有限。重点在合理规划消耗,及时补充糖分,另外少看美女。推荐一读。
如果你觉得在享受练习的过程,那你就不是在刻意练习。认为在打打闹闹中学习的人很酷,这是非常愚蠢的。能够特变专注地做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好的单独练习习惯
1.每周24小时单独练习
2.这些单独练习是苦难并且无趣的
3.利用上午晚些时候和下午早些时候单独练习。保持清醒。
4.练习多,睡眠也得多,还得午睡。
在此前提下,历史刻意练习时间总和决定了你的能力和地位。
5. 什么人可以达到一万小时练习?
1.虎爹虎妈之子女
2.只能孤注一掷的穷人
3.灵活运用奖励机制(奖励过程,奖励我要练)不过比较短期
4.兴趣与基因
决定学习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 培养兴趣引起内源十分重要.
而基因,很遗憾,貌似是更重要的因素.远远大于后天因素!
家教可以左右基因表达,可以鼓励发挥天生特长,也可压制天生性格缺陷,不过作用有限. 越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基因对孩子影响越大了;反之环境影响越大.
富裕家庭孩子可以天高任鸟飞.
一个人爱好什么,喜欢什么能死心塌地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是天生的.
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
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在比较早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 有时,未必是人不行,往往是整个环境都不行.
寻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将自己的基因有事发扬光大,让一万小时最高效.
赞美伟大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