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科状元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席话被很多人评价、解读,他的原话是这样: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样。他还具体地对比了一些像他这样的孩子的家庭条件和农村学生所拥有的条件。
这一席话真的很真诚,这些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现实,虽然说出来可能有些“难听”,因为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这样先天的差距。
也有的人对此评价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这个孩子,他就生在罗马。不过大家对于罗马的理解不尽相同,并不一定都会赞同这句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某些条件,可能是需要很多人去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前两天腾讯新闻中有个为救弟弟在在工地搬砖的男生,同样是今年的高考考生,而他和这位状元的人生,却截然不用。还有一位高考之后为攒钱救母,甘愿放弃读书去嫁人的女孩子,看似一样的高考,结束和开启的,都是不一样的人生路。
大部分的寒门子弟,都被困在了“钱”所设立的高墙之中,跳不出所谓的眼界、格局的限制,更得不到状元说的那些氛围的熏陶,性格上潜移默化的培养。也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支持。这一种支持不是说读书的机会,也不是说父母对继续上学的支持。
举个例子,关于高考,在考试之前,家长群里各种热心的家长在讨论孩子成绩波动如何引导等问题;高考之后,他们开始关注各个高校的状况,听各种报志愿的讲座,对比各种报考书籍上的数据;报志愿结束之后,他们又开始关注孩子读大学的城市的户口问题……
如果是家境差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正在为钱忙得焦头烂额,哪里有心思来考虑这些问题?所有的事情只能靠学生自己来做决定,失去了父母支持的他们,获得的信息和帮助很少,自然在做事情时比别人更困难一些。
我们的教育,虽然一直在发展、在进步,但目前为止还是缺了些什么东西,这些缺失的东西使学生背后家庭的缺陷被放大,也使他们奋斗的路起点变低。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某些人出发时的高度。
别人的高考结束了一段积蓄能量的时光,开始走向创造;而你的高考结束了一段努力奋斗的时光,开始走向更多的艰苦。
但是这种被叫做现状的东西,已经对现在产生了影响,并且难以改变,最后我们能做的,依然还是努力。只有努力这件事,没有放弃任何人。
可是盲目的努力只会让人身心俱疲,因为一个惨淡的结果而失去信心,我们需要看到那些状元身上能够缔造成功的闪光点,然后选择性地去靠近。
没有氛围的熏陶,就自己创造氛围;没有潜移默化来的习惯,就自己培养习惯;没有开阔的眼界,就抓住一切机会去看世界……
或许从来没有一样的高考,可是我们至少有同一片天空,那些生来获得的东西,是一种遗憾,却不该阻挡我们前进;而那些生来就具有的优势,也需要被利用,否则,即使生在罗马的人,最终也难以抵达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