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啦啦啦,
紫色紫色快出来!
哈喽哈喽,
嗨!!
快来呀!
我好像要看到你啦!
呜呜呜,怎么还是黑色啊?
喂!歪?
难道这就是紫色?
不会吧!”
啥玩意?
是丫前几天写的“诗”。
她买了紫墨水却写出来黑色字。
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些“呜”啊“喂”。
然后在这个清晨晒在朋友圈里让我笑喷。
2
上班地铁上,听豆瓣音频节目《从城市阅读欧洲》。有一句没一句。
话说,这档节目的效果相比较之前杨照的《史记百讲》有较大差距(包括语气、内容以及即使只是一个人在表达也依然会形成的某种氛围)。
所以常常听着听着就分了神。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收获。比如这个早晨,我知道了雨果创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初衷和背景。
原来他是为抗议当时的统治者对旧建筑的任意拆除。
巴黎圣母院也因为此小说而得以保全。
有点意思。
然后,我竟然坐过了站。
所幸及时发现,没耽误太久。
3
走出地铁站,看到延安路上方的天空中,有一大片厚厚的灰云里透出许多耀眼的光芒。
随后,又看到一些柔柔亮亮的白云,与早晨的城市和天空很是相衬。
想起鲍勃·迪伦的歌----
“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够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够看见天空?
……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4
莱昂纳多·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5
傍晚从庆丰村出来。
顺道去了趟建设书局。
记下了一些预备下单的书名,韩少功《夜深人静》,张承志《鱼游小巷》,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伍德海德《回到苏联》,羽戈《不为什么而读书》。
曾经,和很多人一样,“总觉得衣柜里缺一件衣服”。
现如今,却几乎把所有的匮乏感和买买买的热情全给了书。
我知道,这说明我的的确确已不再年轻,在心里的某些部分。
但另有一些部分,亦或许是在回归青春。
6
走在教工路上。分明还是初春,迎面却吹来充满初夏气息的风。
听萨顶顶的《左手指月》。
想像自己衣袂飘飘,“左手拈花,右手舞剑”。
想像着,“某世在云上,某世在林间”。
时光悠远,天地辽阔。
人生如寄,唯愿肆意。
好吧,我确认,我心里的某个部分,还是少年。
7
17点44分,暮色中灿然盛开的白玉兰。
揣想,假如我是一株玉兰。
那我祈愿自己能够生长在寂静无人、天地澄澈的山谷,而不是这嘈杂的都市。
但其实花和人都没得选。
所以,无论在哪,人间一趟,该发芽发芽,该怒放怒放吧。
8
17点53分,香樟,屋顶,隐隐冒出新绿的不知名的树,渐渐变暗的天空。
这个热得仿佛初夏的春日。
这个清风吹拂的黄昏。
我想,我有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
9
18点零3分,那样干净的青灰色云层。
无言。
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