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有幸去厦门听台湾学者薛仁明老师的课--《一门关于生命的学问》,不同于以往参加学术类课程的功利心情,这次去听讲纯粹是心之向往,渴望得到高人点拔,获取生命的智慧。
薛老师的课从孔子最有名的三位学生讲起,引述讲解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却很接地气,更多象是外婆在唠家常的方式,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式将平常苦涩难懂的文言文娓娓道来,听者大多神情放松,听到精彩处会心而笑,但大笑之余又回味无穷,启发思维。
薛老师从孔子一代伟师讲到为师之道,反对西方式的一味讲概念的教学方式,讲道理不一定懂道理,认为最高明的老师不一定是教给你知识,但却能启发你思考的能力,通过参-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悟-让学生学到精髓,最终通过自我思考获取的智慧才是属于自己的。
薛老师讲到,以前师傅收学徒,并不会马上教予知识,一般第一年先从打扫卫生开始,第二年继续打杂,等到第三年磨练心性后才开始让你跟着学技术,这样往往效果最佳。因为人的习性有两层,一层是作为动物的习性,急功近利,心浮气燥,缺乏耐性;第二层才是人的习性,愿意思考及观察,静下心来钻研。最初这两年的打杂时光恰恰是通过艰苦枯燥的劳动磨掉动物的习性,有折磨才有悟,打开思路,从而进入到真正学生的状态。
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还很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感谢老师的启发,下回文章继续分享薛老师的智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