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不辞而别,是因为笔者突然收到国家汉办的通知,被录取为赴澳汉语志愿教师,不日将在北京接受半封闭式的集训。之所以是“暂别”,因为在母校的学业尚未完成,同学、朋友、老师们的恩情还没报,陈汉三很快就会回来的。
一、何谓“大”东北
何谓“大”东北呢?这个“大”字代表了我对东北人民、东北文化的尊敬!
第一次习得“大东北”这个词,是在来东北参加考研复试的路上;一路上被司机师傅的逗得合不拢嘴:
“老弟,来戈哈啊?考研呐?了不起!研究生毕业后工资高,养活媳妇孩子妥妥的!”
“你哪的银儿啊?安徽银儿啊?安徽银儿咋还那么高呐?普通话不错啊!”
“你们那边还是花红柳绿的吧?我们这旮沓还没开春呢,这黑土都是冻着的。你看路边的树啊,去年十月份就秃了,那家伙十月的冷风咔咔吹,啥树的叶子都给吹没了。这就是大东北!”
为什么只有司机师傅的话呢?因为我都笑得快岔气了。原本每年看春晚时才能听到的东北话,来上学后得天天听了。
咱接着说这个“大”字儿,在东北人民交流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东北大老爷们讲究的是“大金链子大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东北同学拿了奖学金,第一件考虑的事儿就是过年要不要买件“大貂”。南方朋友要来东北找我玩的,要我带他去整点特色小吃,没想到我用满嘴的大碴子味儿回答道:“你可拉倒吧,这边可没什么小吃,都是’大吃’。”不信的话我给您报个菜名:“五彩大拉皮”、“大铁锅炖大鱼”、“红烧大笨鹅”、“糖醋大里脊”……不带“大”字儿的东北菜也有不少,带“大”字儿的东北菜一定正宗。
东北的男生叫大老爷们,东北的女生叫大姑娘;学长叫大哥,学姐叫大姐;表弟都叫“大表弟”,见面都是大兄弟。
二、“咔咔”是个万能词
东北话多用拟声词。冬天的寒风那家伙是嗖嗖地,小两口分手了指定哭得“嗷嗷”的,脚被砖头砸了必定叫得“嗷嗷”的,K歌跑调也是唱得“嗷嗷”的。但都比不上“咔咔”的用途广。
还记公鸡下蛋那个小品不?公鸡下蛋后那家伙神气的,走路的步伐都是咔一步,咔两步,再咔第三步,铿锵有力。
学校门口常常听见卖水果的大哥吆喝道:“老弟,来点新鲜的大草莓不,咔咔甜!”
我问这这咔咔甜是怎么个甜法啊?
“咔咔甜就是甜到让你印象森刻的~”说完大哥露出神秘的微笑,双眉抽筋似的一个劲儿挑。
付完钱,捡颗草莓简单擦擦往嘴里就是一丢,突然明白啥是“咔咔甜”了。回寝室后,赶紧用刚买的草莓招呼室友:“新鲜的大草莓,咔咔甜,一人整几个~”
暖气是东北人民的命根子。寝室的暖气时好时坏,对我们南方学生来说,也没啥感觉,但可苦了隔壁的东北大老爷们。一个个大肌肉小平头的,却跑来我们寝室诉苦,都快哭了:“你们寝室暖气咋样啊?我们寝室的暖气彻底抛锚了,屋里咔咔冷。”
我问这咔咔冷是怎么个冷法啊?
“就是冻得你印象森刻的那种冷~”说完这些个大老爷们双手插袖,缩着脖子,又往别的寝室串门诉苦去了。
当然,也可以是走在落叶上咔咔地,啃苹果咔咔地,锅包肉咔咔香……变幻无穷。
三、青椒肉丝算是素菜
大东北的饮食文化实在让人印象森刻,直接给您报菜名儿吧。炖菜有猪肉炖血肠、酸菜炖白又、酸菜炖排骨、大铁锅炖小笨鸡/大笨鹅……烧菜有农家㸆三样、地三鲜、红烧三道鳞、水煮又片、溜又段、锅包又……炒菜有木须抄韭菜、小炒笨豆芽、炝炒大秋葵……拌菜有五彩大拉皮儿、老醋菠菜,还有以各家店名命名的“某某”大拌菜,简单粗暴。
再说说东北餐馆的服务态度。一次与课题组成员的聚餐,课题组里的一位东北大姑娘一路上都在给我推荐某家的老式锅包又味道如何如何,还说“在东北,会剥蒜只能当大哥的小妹儿,会做锅包又才能当大哥的女银儿……”
这家饭店的上菜速度很快,锅包又上桌后才转这么一圈,就见底了。只见那大姑娘一口咬下去,眉头便挤到了一起,随后唤来服务员小哥: “你尝尝这锅包又,咋那么硬呢?” “这硬菜不得硬点才下酒么~”小哥强颜欢笑,随声附和到。可是这女侠并不饶命:“赶紧的,让你们大厨再做一份,能让南方来的客银儿吃这玩意儿吗?”小哥端起炸老了的锅包又灰溜溜地走了,临端走前我出于节约粮食的心理,胳膊伸了老长又夹了一块:“你们这儿还能让大厨重做菜的啊?!早知道我多吃点再让他们重新做一份。”说完便被大姑娘们嘲笑为“损筛”,还说换菜最好是女顾客对着男服务员,这样成功率比较高。
至此我已经从长春飞至南京,对东北的感情绝不是一篇千字文就可以表达清楚的,尤其是对东北同学们、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更是用言语无法表达。草草写了个豆腐块,以表对大东北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