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联动,因缘交合,果成因灭,往复更迭。
一个彻悟了生死的人,要么走向消极悲观,要么走向更加积极的生活状态。一个是见什么皆为虚幻; 一个是见什么都很实在。一个是了却万般尘世扰,入涅槃寂灭归零;一个是生活容不得怠慢,花开有落一春秋。生死一线、悲乐一方。而我,又处于这震荡的波线哪一端,抑或是峰、是谷、是平?
你知道吗,人体是由大约7*10的27次方颗原子组成的。用丰富的联想拓展开来,你会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星云尘埃。宇宙中所具有的不同能量场、星云所能演绎的万般模式,在人体构造里(包括其所附着的病毒片段、细菌群类分布等)都能找到同构对应关系。认识自我,就是认知宇宙,这个内窥,就是认知“道行”的不二法门。
中郎有叹:世人所难得者惟趣。而今自喻为小趣乡人也。在小景中瞥见了画样的水墨,也会落俗般地憨憨痴笑,以为见到了雅致,偷着乐。雅将至,趣怎敢不随流,小趣扰乱了雅的轻质,但也带来了小趣的浑生。入景,婉然从物,带着呆底。
呆子沉静一悟:过度的猜测更像是幻想而不是真实。因为它们实在延伸得超出常识太远。或许有一天能拥有赖以回答这些问题的理论工具出现,但是决不要欺骗自己。为了抓住真实世界里的、哪怕它是一个碎片,我们都必须用脑和手去工作,作千百次的测量验证,而不是依靠那些过于优美的主意和理论去妄下结论。
“善护念”应该是《金刚经》所要描述的关键要义吧。一般人是很容易陷入虚朦的,以为常“念叨”就会不断聚合能量,就会有得而大自在。对此,不敢完全苟同。兴许是我还没有抵达那个层面,但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认知观,即“善护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念叨”,这“善护”二字除了拥有阿赖耶识形而上的自由意识“开放”活动之外,它必须应有具体的实践活动作为“闭合”,将二者结合融为一体,圆通,才是真正的明白。知道了,行动起来,远比“语夸”来得更加真实有效。作自己“第一因”缘起的推动者,在否定与肯定的绵延中,杀死前我而再生,当是知止者必然的决断。
那日,友人对我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我想说,上帝一严肃,人类就发呆。于是,呆子的我,也会傻傻地、随性般地说些颠痴言语。那言语似乎可归类于蝴蝶效应二次裂变残余的尘埃,一个无序、无中心状态下的浑浊云烟。
噪杂的世界仿佛被施了魔咒,变化无常,黑白颠倒中颠覆的不仅仅是我的身,更有我的心底在流血。
思想进入冥界,唤醒,还需一个时间的等待。那一刻,有风月无尘,茶佛一味飘来,垢净明存。
风月哪有不染尘,无尘只在风月后。
一首Various Artists携带着海浪与鸥鸣进入我心,洗涤沐浴。从舒缓中渐渐醒来,一个声音娓娓向我道来:既然噪杂的世界没有我的身影,那么尘世繁华也将不再属我,我将如水如尘,度化,重塑一个自我。在蓝天之上,在半亩田园,享我晴和的美丽,连同我的思,我的影儿一起——潇游。
清尘雅琴,从遥远的地方飘来,带着叮咛,带着雨落,带着沉思和静谧。抚慰如风,我心渐静,想要宣泄,却已变成独享。一世两重天,你若问我选择那样,我一定会说,我选雨后晴天的虹桥进入,安然入梦。
将所有的不悦掩埋在花园里,希望来年的春天,随着草木的复苏一一化解。我知道,移形换位只是心底的一丝安慰,但我依然愿意如此这般,只留下一份淡淡的忧伤独怀,借以修复受创的灵魂。温婉依旧,独枕窗前,微风拂撩我发,我心相随,有古琴和之。
我把一束游思集结成团,丢进希克斯海洋,张开触角在那里游弋。当玻色子出现的时候,捕捉并纳入忧思里,直到这游思质的出现。而你,这思源的奇点,会发现一个晶格就在你的身边吗?当你好奇地触动这晶格,刹那间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一个浩瀚美丽星光世界从此诞辰,一个宿命落入了另一个世界的轮回。
注:国画为霍嘉顺老师作品,照片为友人手机影落。另,乡人对“念叨”法知之甚少,仅以“善护念”做个比较,恐有不妥,批之无妨。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