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我”的时候,你可能对“我”很熟悉,又对“我”很陌生。
没错,“我”是一张成绩单,来自1932年的克罗伊登寄宿学校(Croydon High School),一所知名的英国女校。
虽然泛黄发皱的纸张上字迹开始模糊,但是从字里行间还是可以发现“我”的与众不同。
“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从“我”被赋予使命那一刻起,“我”荣耀而又丰富的一生便开始了。
“我”出生在这多雨的城市,等待找寻内心温润的女子,这样的女孩必定饱读诗书,灵魂有趣。
我们邂逅的瞬间,默契地互换了眼神,一同填满内心的希冀以此换取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力量。
我们一起走过悠长的教堂走廊,聆听唱诗班吟咏的赞歌,大声地逐字逐句朗诵圣经上的祷告,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用真诚和善举浇灌,绽放出纯洁又有思想的花朵;
我们一起静抚莎士比亚戏剧,徜徉在古典的悲欢离合中,同朱丽叶一同笑,与哈姆雷特一齐哭,愤怒奥赛罗的愤怒,悲哀李尔王的悲哀;
我们一起学做地道的司康饼,沏上一杯纯正的伯爵茶。穿上长礼服,将瓷器擦拭地透亮,坐在高背椅上用心品尝,这丰饶的自制餐点及贵族时光自豪且优雅;
我们一起洗衣、清扫,每一处都细心清理,整洁有序的房间可以让家人住得更加舒心,也让自己得到尊重和自信心;
我们一起裁剪新衣,用细密的针脚串联人生无数个片刻,也许不够完美,但是足够真诚。穿上自己亲手裁缝的连衣裙,连校庆舞会也变得闪光而夺目起来;
我们一起练习啦啦操,这样我们的形体会变得优美柔软,看上去充满生命力。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忍耐使我们不惧挑战,斗志昂扬;
我们一起学习法语,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语法发音,有利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
我们还一起学习绘画,以一种绝妙的方式涂抹描绘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校园,慢慢就勾勒出我们理想中的乐园,像做一场不想醒来的好梦,发现这世界更细枝末节的美……
这就是“我”陪伴的英国女孩的女校生活,“我”的一生为了见证以及铭记,一个少女如何独立坚强地长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一个世纪前,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委员、传教士阿尔德赛小姐(Miss M.Aldersey)在中国宁波城西祝都桥竹丝墙门内大屋创办了宁波女塾。这是“中国最早的女学”。
学校设立“圣经”课为主课,也开设国文课,邀请地方上有名望的老夫子作为教习,整体课程有识字、圣经、数学、地理、女红等,教育形式和内容都十分让人耳目一新。
女塾不但免收学费,学生还能享受贴补家用的津贴,以此来鼓励吸引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到后来,随着女校的发展,进入正规的女校接受教育已成为富裕家庭女孩的“专利”。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柯夫人也曾来到中国设立了另一所女校。在1923年,经过多次合并和改名的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成立了。
值得高兴的是,而后收回教育权的女中成立了校董会来接替教会管理,并聘请了女教员兼教务主任的沈贻芗为首任国人女校长。
沈贻芗在女校推行导师制,每一教师一般负责辅导二十名同学;
德育上,她倡导爱国、尊师、友爱、礼貌、诚实、整洁、节俭等美德;
智育上,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学好理科,而英语、音乐、美术、劳作向来都是她非常看重的,比如在教学上添置钢琴8架,培养女性音乐技能。
她也极为重视体育,兴建了本市第一座健身房,雨雪交加之日也能照常进行教学和锻炼,培养出的“甬江女篮”在比赛中每次所向披靡;
在生活上,她规定学生一律穿校服,热天是裙子,平时是黑布旗袍,显得朴素大方,整齐划一,养成不分心于穿戴打扮,而专注于养成用功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这样严谨科学的教育体系下,百年后培养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女性,获得诺贝尔获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她不仅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世界女性的骄傲。
时至今日,一个来自珍妮女院的告白。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弗里贝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女性的角色多变又至关重要,她们是奉献者,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是付出爱,创造美的使者。让女性更有思想,知识广博,就是对国家和家庭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女子本不弱,受教育则更强。尤其是在价值观和思辨能力尚未定型的成长期。
倾力整合教育资源,引导成长期少女养足智慧、忠于理想、勇敢探索、结交真我,期待中国女性对个人价值、家庭担当、社会地位有更为清醒地认定,是珍妮女院始终坚守的使命。
珍妮女院致力于寻求最顶尖的女子学校资源,深入挖掘经典女校课程背后的本质,精萃女子价值教育课程与您实时分享;
珍妮女院将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价值教育四个维度正面影响成长期少女的言行举止;
珍妮女院会择您需要的时间,真诚邀请您欣赏人文教育读本,与女子教育大咖沟通解惑;
珍妮女院希望在潜移默化改变女生的面貌和气质的道路上,与您砥砺而行。
四月,风乍起,珍妮女院从这里出发。变化成长期少女气质,呼唤中国女子价值教育。点燃初心,照亮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