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但确实存在的肥胖。初次见面,你好,我是小确肥。 抑郁症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就在我们身边。今年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抑郁症相关的悲剧,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抑郁症那些事。
第一次知道“抑郁症”这个词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里。电视剧里讲述了一位奶奶患重度抑郁,情绪极易大幅度波动,并因为别人说她有抑郁症而感到自卑。就算子女的悉心照顾,老人的精神仍然多次处于崩溃边缘多次想跳楼自杀,幸好都被她的子女及时拦下了。所幸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她最终走出来抑郁的阴影。
那时候我觉得“抑郁症”离我很远,我甚至认为那只是电视剧里夸张的演戏,现实生活中不会有那样的东西。
长大以后,我对“抑郁症”又有更深的了解。“哥哥”——张国荣,一位伟大的歌手和演员,在高楼上纵身一跃,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断开了与这世界上所有的烦恼断绝了关系。“抑郁症”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他的离开也许是释放自我,是解脱。今年,同是娱乐圈,又有一名知名演员离开了我们——乔任梁。其实,不止是他们手,杨坤、陈坤、朴树、周渝民等明星也有程度不等的抑郁,而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治疗,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照顾才得以好转。
那时候我脑海里就形成了一种意识——抑郁症其实并不远,如果不被发现以及治疗,它是可怕的,有着致命危险。
到了大学,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抑郁症就在我身边,它离我那么那么近。我身边的一位小女孩,得了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尽管很困,她夜里躺着到了凌晨还是没办法睡着,夜夜失眠。这个女孩不是其他人,她就是我妹妹。爸爸起初四处求医也没法找出她失眠原因,后来才想起了带妹妹去看心理医生。果不其然,妹妹在那天被查出来了患有轻度到重度的抑郁症。爸妈心里像是被什么撕裂一样,又痛又难受,担心又害怕。
为什么她小小年纪,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那时,她初三,尖子班的重重压力,几乎把她压垮,她的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落千丈。每每她周末回家,爸都要在她耳边不停唠叨叫她要加把劲赶上去,要怎么专注学习,怎么珍惜时间,这无疑是在雪上加霜。她没有时间娱乐,也不敢放松,因为要是被老爸发现了,后果会很严重。久而久之,她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了,除了学习她再也不干其他的事,她变得不爱与爸妈说话,庆幸的是,她还愿意跟同学,还有我交流,聊天。
每次周末,我都尽可能回家陪着妹妹,教她写作业,陪她聊天,逗她开心,她很愿意跟我呆在一起,每次看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我就觉得心里特别舒服,这才是她这个年龄该有的。而爸妈也不再逼她学习,但是她已经不想跟爸妈交流了。尽管如此,她的情绪已经好转了很多,失眠的情况也慢慢好了很多,我们才放心了不少。
但是有一点却比以前更糟糕了。也许是妹妹对爸妈态度突然的转变觉得不适应,对他们的各种嘘寒问暖觉得不耐烦,毕竟他们以前只会跟妹妹谈学习。妹妹对于爸妈的谈话爱理不理,我心里看着特别难受,爸妈更难受。
爸妈时常跟我谈到妹妹的情绪问题,他们每次都唉声叹气,但却不知如何是好。爸只有每星期都从广州往佛山跑,给她送衣服,送吃的,送汤…我想做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平时我会跟妹妹聊天,但却很少谈心,我很想找她谈,却觉得很突兀。我觉得她需要我走进她心里,但我却找不到通往她心灵的路。
当“抑郁症”就在我身边时,我却变得如此不知所措。
现在,妹妹结束了中考,又到了高一,同样的尖子班,更大的压力。我想,这对于中国的每一位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定有的,也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但我却很害怕她自己无法承受。我能做的好像只有尽可能地陪着她,跟她聊天,逗她笑。
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果教育不是为了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成了纯粹地应试,这无疑是可悲的。孩子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被狠抓学习,就算到了大学,也被逼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毕业了逼着自己成为工作狂。试想会有多少人因此把自己逼疯,逼到崩溃,抑郁症又离我们多远呢?
其实,我们在压力山大的当下,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只是有些人懂得如何走出去,有的人却变得越来越糟糕。又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一句问候,多一个微笑。而不是一味地给人施压,多一个要求,多一份苛刻。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学会释放放空自己,让心灵去旅行,学会“适可而止”,不把自己的灵魂禁锢在阴暗孤单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