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2015年,河南一名教师在辞职信上写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花两年时间去了大理、重庆等6座城市旅行。

而400年前,江苏有位少年读到《晋书·陶渊明》时,立下誓言:“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

从1608年开始,22岁的他徒步跋涉,历经30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走过江苏、福建、湖南、北京等21个省、市、自治区。

他走过荒凉的穷乡僻壤,到过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下60余万字游记资料经由后人整理成书。

他,就是徐霞客,而那本书就是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一】

说起徐霞客的游历史,那就不得不提曾轰动一时的唐伯虎、徐经“买题风波”了。

1498年,富家子弟徐经,也就是徐霞客的高祖,怀抱着仕途梦想赴京赶考。他遇见了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两人相见恨晚,一起在京城放浪形骸。

正所谓年轻气盛,两人恃才傲物,又口无遮拦。有人问唐伯虎:“今年的科举会考什么?”唐伯虎便将自己觉得会考的内容悉数道尽,徐经则在一旁附和表示认同。

这不说不打紧,一说还真给他说中了,那年的科举考题基本和唐说的差不多。结果,一条“唐伯虎和徐经买通考官,提前拿到考题”的小道消息传开了。

一时间,朝廷炸开了锅,官场派系也借这个事件闹得鸡犬不宁。弘治皇帝怒了,为了平息风波,在不给两人辩解机会的情况下,直接削除了唐、徐的仕籍,并命其终生不得再参加科举。

原本对仕途信心满满的徐经,差点因为这件事吐血身亡,此后对科举也不再抱有期待,更多的是失望。

回家后,直接跟儿子们说:“我不再强迫你们参加科考,你们爱考不考。”这也成了徐家的家训,一直传了下来。

到了曾孙徐有勉这一代,更是把家训弘扬得有恃无恐。不参加科举考试也就罢了,整天就喜欢游山玩水,朋友劝他买官,他不要;让他结识官僚,他不肯。

1587年,徐有勉喜得一子,取名徐弘祖。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徐弘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变成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朽木不可雕”的人。


他没有出人头地的宏志,也没想过要光宗耀祖,但天资聪颖,自幼好学,几乎翻遍了家中的所有藏书,专挑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等一类在当时看来毫无用处的闲书,涉猎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

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几比四库”。徐霞客对“奇书”的痴迷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有钱必买书,没钱就变卖衣物换钱买书。

在私塾课堂上偷看《水经注》,别的学生都想考秀才、中状元,他却说志向是“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可把先生气得不轻。

朋友都劝徐有勉要好好管管儿子,但作为父亲的他全力支持弘祖随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喜欢的事,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

徐霞客整天遇山就爬,遇水就下,不管在当时,还是放在如今,都会被无数家长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他曾因为探险受困山中而三天未归,急坏了家仆,却乐坏了父亲徐有勉,说:“你这小子,实在太像老子了。你眉宇间有烟霞之气,你不是立志周游天下吗?去吧,我不要你做庙堂的腐臣。”

名儒陈眉公也说:“我看啊,他是烟霞之客,就叫他霞客吧。”从此,徐弘祖便以“霞客”为号,更以“徐霞客”一名为后人所熟知,流芳百世。

如果说父亲熏陶了徐霞客远方探险的志向,那么母亲为他的出行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19岁那年,父亲徐有勉病故,他在家里守了三年孝。守孝期满后,想外出游行的心蠢蠢欲动,可是“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不忍心丢下老母亲一人在家。

知子莫若母,母亲一下子就看穿他的心思,说:“男儿志在四方,你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怎么能因为我而无所作为呢?”

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最终决心出游,去拥抱天与地,发现世界的另一面。临行前,母亲为他戴上了亲手缝制的远游冠,他和母亲约定:春草初萌时出游,秋叶染霜时归来。

这一年,徐霞客22岁。

【二】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贝爷和徐霞客谁的生存技能更强?”底下的回答各异,但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知乎网友@柳如婳说:“一时来看,贝爷胜,一世来看,霞客赢。”我没有对两人做过研究,但是徐霞客的出游的确不是简简单单的游玩,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他饱览了各种人间胜迹,也遭遇了大小不同的险境。

“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徐霞客幼时拜读的地理、游记等书对他产生深远影响,来到雁荡山的初衷也是为了寻找古书中记载的雁荡山巅的雁湖。

雁荡山以奇特险峻、瑰丽多姿的山岳风景而著名,就连当地向导都望山生畏,向徐霞客指了方向后就止步不前了。


徐霞客孤身一人翻越一座又一座险峻的高峰,往上都是陡峭的山势,而脚下全是千丈深渊。发现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就将布带系在岩石上,悬空而下。

结果布带不幸被岩石勒断,险些掉入深渊,还好他反应机敏,及时抓住了突出的岩石,捡回了一条小命。最后,他证实了雁荡山顶并无大湖。

诸如此类的危险在徐霞客的游行中不计其数。

登顶嵩山万岁峰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从嵩山西壁攀援而下。他抓着野藤沿着山壁滑落,速度越来越快,到了谷底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了,身上的衣服也都擦破了。

可是就在此时,徐霞客看到了霞光穿缝而入,光下的树木、石壁、瀑布呈现出一片玄幻绚丽的迷人景色,他立刻欢呼雀跃,“好一个人间仙境”,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惊险和手上的疼痛。而这个地方,就是如今嵩山的奇景西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先后游历过两次黄山,分别在1616年和1618年。他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光明顶、鳌鱼背等处是黄山最高处的古夷平地,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登顶天都峰,徐霞客感觉“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等爬上莲花峰顶,果真发现“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所以他得出结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

这个发现至今让测绘专家连连称奇,因为通过现代化技术测定后,果然发现莲花峰比天都峰高了54米,但是通过目测就能知道两者的海拔差距非一般人能做到,毕竟两座山峰之间隔了1100米。

苏轼在《定风波》里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觉得这就是徐霞客的写照。

他全程徒步游行,风餐露宿,涉过三千道水、问过十万回路,足迹遍及三山五岳、长江大河,你听过的,他去了,你没听过,他也去了。

而且不管旅途有多艰难,徐霞客都会燃起篝火,在摇曳不定的昏暗火光中写下旅途的所有见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曾间断。

出游在外,他鲜有回家的时候,一般都是婚丧、生子等事宜让他不得不回。但他每次回家,一定会给母亲带来远方的奇花异草、鲜果良品,并将壮游历险记如实相告。母亲不禁赞叹:“你有这样的经历,不愧为男子汉大丈夫。”

1625年,母亲去世,徐霞客在家守了三年孝后,又开始了万里遐征。此后,他的人生没了来处,只剩远方。

【三】

1636年,50来岁的徐霞客开启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出游,这回有一个法号“静闻”的僧人与他同行。

静闻是一个虔诚的修道之人,在南京迎福寺禅诵近二十年,用自己的鲜血写了一本《华严经》,想将血经奉于大理鸡足山迦叶菩萨道场。

听闻徐霞客去过鸡足山,遂想与其为伴,一同前往心之所向。徐霞客受其感动,便答应了。可这趟本应愉快的旅程最后变成了一段生死之旅。

两人行至湖南湘江,一伙强盗冲进他们的船里烧杀抢掠。静闻为了保住血经,被强盗捅了两刀,受了重伤,徐霞客跳入江中,才躲过一劫,但钱财尽失。

众人都劝徐霞客返乡,他却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葬我的尸骨?”可见他西行之意极为坚定,誓死不回头。

身体削弱不堪的静闻抵达广西南宁不久后,就与世长辞了,留下遗言“若死,可以骨往”,希望自己可以长埋鸡足山。

“分袂未几,遂成永诀”,徐霞客悲痛不已,还作了《哭静闻禅侣》六首,“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带着他的遗骨和血经按照既定路线继续上路。

他翻越广西的大山,经过贵州,进入云南,爬岷山,过澜沧江。眼前是茫茫万水千山,心里是千思万绪,历经一年,终于抵达鸡足山。

迦叶道场里,徐霞客奉上了静闻的经书,并亲手埋葬了挚友的遗骨,含泪诀别,“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当时已患足疾的徐霞客离开鸡足山后,并没有回家,拖着病体,他穿越流沙之地,见到了梦寐的金沙江,并否定了《尚书·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第一次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


1640年,他病况愈甚,被人送回了老家江阴,次年在家中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徐霞客游历30余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资料经季会明等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得到了广泛流传。

《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1774年;而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他们都晚于徐霞客。

对热带岩溶的考察,西方直到1845年才有德国旅行家容格·胡恩对爪洼“千山”地形的描述,比徐霞客晚200多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论地层》(1763)论述了石钟乳,比徐霞客晚130多年。

当代人的说走就走,可能带回来的只是朋友圈的晒照和短暂的愉悦;可徐霞客的说走就走,走了30多年,带回了无比珍贵的地理文献资料。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是中国旅游走向全球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徐霞客更与13世纪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来源,其实因为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足以见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曾盛赞徐霞客及其游记,“这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他还表示,“我很想学徐霞客。”

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指出:“《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查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四】

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他有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也有坚持到底的毅力,能获得伟大成就的人必定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与决心。


临终时,他说:“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都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四方。我只是一介布衣,拿着竹杖,穿着草鞋,凭一己之力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徐霞客的大半生都在路上,即便前路莫测,他都勇敢去闯。途中遇见的人和事,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后人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游记》。

说来真的很羡慕徐霞客说走就走的决心和行动力,也敬佩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无惧艰难险阻,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梦想,找到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