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日,两兄妹上午都有课,哥哥是上午九点,妹妹是上午十点十分。送完哥哥后,看时间还早,于是跟妹妹提议:"要不咱娘俩走路去上课?在路上还可看看花花草草。"女儿一听眼睛就亮了,连连点头附和:"好啊好啊。"
爸爸一听不高兴了,跑过来打岔:"那么远,女儿怎么走得动?要不我送你们,要不打车去。"
我没理他,最近天天打球到半夜,昨晚又是,一天天的他就只管上班和下午把孩子接回来这两件事。除此以外,其它的事一律不管,我正生气呢,他倒好,一点眼力劲都没有,还跑过来凑热闹。自然,他说了也是白说,我是不会采纳的。
不应他,牵着女儿的手出了门,娃爸在后面跟着,把车开过来叫我们上车,女儿说我们慢慢走去学校,不用送。见我们铁了心要走路,他悻悻然又把车开回去了。
不上车倒不全是因为生他的气,是我确实想带女儿走走路运动下。哥哥最近体育国测,在学校每天有好几个项目的训练,周末还有跆拳道,哥哥的运动量是够的。但妹妹没有,可能是由于低年级的原因吧,妹妹在学校的体育活动暂时以大课间为主,大课间的项目主要是广播体操,跳绳。
开始步行后,女儿一路兴高采烈,看到好看的树要我拍下来,看到小猫小狗也惊呼:妈妈,你看,你快看,那小狗狗好漂亮啊。每每这时,我就故意说道:"是啊,这么好看的景色,这么漂亮的小动物,之前怎么没发现呢?"女儿听后仰着小脸说道:"因为每次我们都是坐车去上下课的,速度太快了,看不到。"
我听到这答案很满意,说明孩子对于今天走路去上课这件事是不反感的,从内心里是欣然接受的,不是怕妈妈不高兴而勉强答应。另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当孩子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她能为此惊喜并静下心来观察。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稍微有点难过。这原本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也是一件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性格特点的事。可是为什么,我心里就是如此难受?
从孩子四岁开始,我也跟大部分家长一样,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周六周日几乎占满了,带他们爬山去接触大自然真是少之又少。
我本意不想这样,可看到别家孩子都在学习都在上课我就会焦虑不安,看他们坐在教室或拿着书本才能缓解我的情绪。
周围我认识或不认识的孩子几乎个个都被贴上了"鸡娃"的标签。甚至有娃娃从一出生起,他的家长就计算着娃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
我有一个同事,娃还没学会走路就先学会了认简单的字。孩子现在五岁,汉语词汇量2500+,英语词汇量1000+,古诗词大概500+,他家老大去年考上了985,但不是清华北大,用孩子爸爸的话说,还不够。所以现在他们培养老二的目标就是这两所学府。为此,孩子妈妈没上班,专职在家培养老二。不敢说孩子以后能不能如他们所愿,但至少现在确实甩同龄人几条街。
周边的大小培训班一到周末全都是上课的孩子,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的每分钟都塞满。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家孩子多点机会,有好的资源特意隐瞒着不分享出来,不仅不分享,还叮嘱孩子也不要说出来。
这种教育方式是可怕的,为了考点所谓的高分,同学间的探讨都没有了,我知道的不告诉你,你知道的也藏起来不告诉我,就怕对方会超越自己。很明显,这不能称之为学习而应该叫竞争了。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对我内心触动很大,视频里的老师说,孩子不如父母甚至不如爷爷奶奶这是很正常的,不要拿孩子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也不要拿孩子去跟你当年的自己比。不要企图将孩子放培训班就了事,也不要觉得补了课成绩就一定会提高。真正的教育是身教言传,真正的教育是你自己做自己,让孩子做孩子。
听完后,刚好儿子开门进来,我抱着他,跟他说:妈妈以前太焦虑了,对你和妹妹可能也带来了一些影响。以后,妈妈尽量做个情绪平和的母亲,理解你们,懂你们。我要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你们成为你们。
孩子紧紧地抱着我,从他望着我的明亮眼眸里,我看出了几分感动几分怀疑。
嗯,我一定要让孩子怀疑的眼神变为肯定,我要加油!做孩子们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