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马上大结局了,这款热播剧除了很过瘾的剧情以外,里面的服饰、配饰的用心也被津津乐道,尤其是整个画面在配色上浓重、庄严,很符合宫廷的气质。
很多人将《延禧攻略》画面的高级感和莫兰迪色调联系在一起,虽然一些服饰的色彩和场景的配色,确实可以归类到莫兰迪色调,但是将画面的高级感归功为莫兰迪色调的运用就难免有点以偏概全了。
且不说上图的影视截图颜色都和剧里面有差别,就只拿上图里来说,厚重、大气的感觉和莫兰迪色调也不是一个类型。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是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他的绘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非常的不同,巴尔蒂斯曾评价说:“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他的瓶瓶罐罐和中国画的山水花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莫兰迪色调,是从莫兰迪的作品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系列饱和度低的复合色。因为这些颜色成色温润,给人以安静和圣洁的感觉,和当下流行的极简风格和性冷淡风非常的契合,所以最近几年在时尚圈非常的受推崇。
如上图,这些颜色都像是在纯色上面涂了一层白色或者灰色,使颜色柔和、朦胧,配合简洁的服装款式,很容易穿出高级感,所以也说莫兰迪色调是“高级灰”。
总体说来,莫兰迪色调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颜色饱和度都很低,呈现出偏灰的色调,而在运用上也是和简洁的款式结合,来呈现高级感。
而在《延禧攻略》中,大的画面感和莫兰迪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莫兰迪的风景画给人的感觉还是朴素的、简洁的,而故宫的宏伟大气、历史厚重感的表现,是同莫兰迪色调和表现手法截然相反的。
在《延禧攻略》中,确实有一些服装色彩可以归到莫兰迪色中,但是这些颜色一样也都是中国传统色,有着优美的中国名称。
比如小宫女们才进宫穿的粉色,就有个好听的名叫“十样锦”,由唐朝女诗人把信笺染成粉色而来。
魏璎珞穿的类似灰粉色的色调,在传统中国色中称为“丁香色”。
尔晴的这款暗色的衣服,凉凉的色调,很符合她黑化的气质,是传统的“蟹壳青”色。
所以,成就《延禧攻略》高级感画面的绝对不是莫兰迪色调就可以概括的,而是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准确把握。
中国传统色彩,是古人融合了中国传统五行观念,形成的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
不同于西方的红、黄、蓝三原色的理论,中国传统色彩有五色,分别是黑、白、赤、黄、青,对应五行,其中黑象征水、白象征金、赤象征火、黄象征土、青象征木。并在不管的社会发展中,将五种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五色论”。
中国传统色彩,就是在黑、白、赤、黄、青五正色的基础上,又按照阴阳相生相克的信仰,调配出间色,介于五色之间。
◆中国传统色彩命名
中国传统色的命名也像中国文化一样,丰富多姿,诗情画意、形象逼真。除了少数基本色名外,多在基本色名前附加修饰语,或者采用具有该色彩的物质作为命名,覆盖的范围极其广泛,有的以动物名、植物名、矿物名作为色名,有的以地名、人名、自然天象为色名,这些名称大多来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慢慢的约定俗成,成为传统色彩名称。
如赭石、朱砂为矿物质命名,柳绿、杏黄为植物命名,驼色、蝙蝠灰为动物名称命名,何阳青、淮安红则是用地名来命名;头青、缸头青则是用印染技术和染制过程命名。
◆中国传统色彩发展
中国传统色彩从形成之初,就和宗教、礼制相挂钩,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丰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了清朝达到了巅峰,并且在清宫廷服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等级制度之严格,规置之浩繁都达到了顶峰。
总体来说,清代在审美上,是”尊黄喜红“,黄色对应五行中的土,五行居中,从汉代起就被认为是皇家的颜色,到了清朝,更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其中明黄色,就只能是皇上、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皇太子妃可以使用杏黄色,而贵妃、妃使用的是金黄色,嫔则是香色。除了颜色以外,款式和图案等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虽然我们参观故宫和因为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会有觉得清朝的服饰色泽比较厚重的感觉,其实清代宫廷的服饰,总体特色是,色彩鲜艳细腻、色调和谐高雅,搭配也非常的丰富多样。
而庄重感则是通过繁复的图案、镶边,并进行明暗色调的搭配等来实现既华丽又庄重的效果。
晓说:
因为我们现在穿的服装,大都是西方的款式,因此不管是服装历史还是配色等,大家广泛看到的也都是以西方服装为主,虽然我不是剧迷,很少追比较长的剧,但是因为一些精心制作的古装剧,来让大家认识到我们国家服饰、色彩等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