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今,进士手札,留存甚少。前不久,得晚清进士王学华手札一幅,共赏。
此札为一红纸长卷,宽25厘米,长54厘米;竖行,朱丝栏,共25行。文如下:
恭和
補帆夫子癸酉福建文阁监臨即事原韻四首
捧到云章正换年,恍闻广乐奏钧天。(注:除夕前三日,区海峰太史自闽回蒙寄示《三山同声集》)
吟壇偶尔摅怀寄,艺苑争传快观先。
欲为文场除积弊,又从琐院证前缘。
此邦理学渊源地,待选楩枏贡日边。
民生史治切勤求,旌節遥移典大州。
百废振兴怀旧泽,(注:夫子蒞粤藩三载,设立规条,人怀其泽。)六条封奏屹中流。(注夫子去年在闽条陈时政六事)
学能致用方为贵,(注:夫子于闽建致用堂以课士)德至难忘久愈留。(注:粤中人士称颂不忘)
粤峤闽天辉映处,得人文武效先收。(注:谓辛未文武两状元)
梅花预植十三株,远大相期世德俱。(注:夫子于粤创应元书院课诸孝廉建十三本梅花书屋,盖以先世楼以先生期多士也。)
操鑑量才胸有尺,(注:一时所取皆积学士,辛未成进士者九人。)抱惭记事智无珠。(注:札委学华以监院事司出入稽查等件。)
鞠人岂惜千金费,(注:膏伙岁费千余金,公车盤费为数尤鉅。)守职常怀一得愚。(注:华与董事陈古樵悉心经理,夫子时赐函嘉励。)
红杏满林春色好,(注:院内有红杏山房,粤中所希,特植之成阴也。)更看聊袂从蓬壶。
棘闱辛苦历名场,一顾承恩滥济沧。(注:华七试省闱,每厄于房荐一试礼部,己未出师门下,感遇尤深。)
亲在羊城情恋粤,游经雁塔蹟怀唐。(注:华分发甘肃,道经长安,曾一登雁塔,后以亲老改宣教授。)
菲材终愧师难报,薄宦唯期士有章。
翘盼兼圻重莅此,宏猷乐育再登堂。(注:应元书院讲堂为乐育堂)
恭求
钧诲
受业王学华呈稿
王学华,广东高要人,咸丰九年己未科进士,曾任应元书院监院,此长卷手札即为王氏与其师王凯泰唱和之作。王凯泰,字补帆,于广东创应元书院,曾任广东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
同治初年,王凯泰来粤任布政使,他素精风鉴术,尝语人云,广东山明水秀,灵气所钟,应有旺盛的文风。但发迹为状元者,只得庄有茶、林召棠二人,显是山川之灵,已经泄气所致。于是向粤省豪绅游说,并愿尽力来改善广东的风水。众绅附和其词,纷纷捐款。王氏于是择定粤秀山之麓建立一间书院,以应元命名,其意即得山川之感应,再多出状元之谓。书院建成后,以为举子肄业之所。院内还建有奎文阁,崇祀文昌,王氏并亲书楹联一对,联云:“三台奎耀临南极,八座文星拱北辰”。至同治十一年间,顺德梁耀枢(字斗南)以进士廷对第一,成为广东第三个状元。
乐育堂曾有王凯泰题款:
筑室兆佳名,看九转成丹,早登绝顶;
论文依胜地,愿百川学海,共溯传心。
王学华手札时间作于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手札寄诗四首,诗中所记之事均与师王凯泰相关,或言及文采,或言及吏治,或言及建院,或言及乐育。林林总总,其师王凯泰创应元书院之功,王学华感恩之情在诗中表露无遗。
两年前,如见古人也曾得到余恩鑅寄与王凯泰一通两页手札。此札于同治庚午九年(1870年)所作,比王学华手札早三年。落款:庚午曾绘摺扇一柄蒙公赏收,属吏余恩鑅叩呈。左上印:镜波;左下印:恩鑅和印。手札两页均为“浣雪斋”制笺,但前页是红纸,后页为浅黄纸。时间上正是余恩鑅在海阳知县任内。文见下:
補帆中丞恩宪大人,寄示文闱即事暨述职留别诗敬步元韻请诲政
襜帷暂驻只三年,七闽居然别一天。
惠雨恩如时雨重,文星光借福星先。
科场整顿期无弊,士子栽培幸有缘。
料得公车齐北上,口碑传到五云边。
人生知足自无求,岂必輶轩遍九州。
即此旌旗清外海,依然砥柱镇中流。
瞻来北阙常依恋,攀住南辕尽挽留。
非但还珠缘再结,此间望到宿云收。
梅花手植十三株,树得人还与木俱。
致用用真仪作羽,应元元果颔探珠(注:辛未顺德梁得殿撰)
事期有济多如愿,诚在无欺每若愚(注:公生平以不欺自励)
好似棠阴随处爱,颂诗写尽墨盈壶。
癸庚两度辟文场,莫附鹓鸾共济跄。
知己似公犹缱绻,属员如我竟颓唐。
自慙蝉寂难成调,聊当骊歌急就章。
几部新书一卷石,复图尺幅寄华堂。
此札全篇为七律长诗,诗中言及内容与王学华诗大体同。余恩鑅、王学华手札及诗在现存史料中均为第一次发现。两人书法上乘,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可以说是件极有史料价值的书法作品。
2021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