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得到〗APP,主要说明落后是因为不会使用新工具,因为新工具代表新的科技和新的思想,你不用,潜意识是因为抗拒自己的既得利益被颠覆。下面是原文:
如果你是名80后或70后,会不会偶尔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这个时代,甚至马上就要被淘汰了?很多人都会回答,会,因为毕竟年纪大了嘛,跟人家90后没法比。但财经作家吴晓波可不这么看。他就觉得,即便是你觉得自己要被社会淘汰了,也不是因为你老,而是因为你使用的工具落后了,淘汰人的从来都不是年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给大家举个吴晓波自己的例子。他一路成为知名财经作家,现在又做公司、搞投资,比很多人都成功,那靠的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正是一种工具,叫电脑。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居然花了半年工资去买台电脑当写作工具,同事们都很不理解啊,不就是写稿子嘛,花这么多钱买这玩意干嘛呢?可正是因为有了电脑,吴晓波写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原本笨拙的剪报也变成了电子文档。对他更有帮助的是,电脑打开了一扇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大门。所以你发现了吧,正是因为善于接受新鲜工具,吴晓波才在写作这条路上淘汰了同事,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反,你要是不懂得接受新工具,那很可能就落后被淘汰了。再举个例子。一个做珠宝生意的70后学生,就跟吴晓波诉苦,说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消费者越来越捉摸不透了。吴晓波就问他,你有客户管理工具吗?对方说没有。那你知道国外新的珠宝服务DIY模式吗?也不知道。那你有鼓励公司的年轻人内部创业吗?对方回答,这些年轻人自己还啥都不懂呢,创业肯定就更不靠谱了。最后吴晓波问他,电子商务这么火,你总该用过网银吧?你知道对方怎么说吗,他觉得那都是秘书干的事,作为老板了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跟这个70后不同,吴晓波有个50后的朋友。他做了20多年的袜子生意,这两年把卖袜子的主阵地搬到了淘宝上,还一口气做到了细分行业的第二名。虽然有一年不景气,亏了几百万,但他完全没有泄气的意思,还说他现在放缓了在淘宝上的投入,转而琢磨别的新鲜模式,比如跟唯品会合作,还收购了一个新的互联网袜子品牌。
说到这儿,你看出来了吧,一个50后,一个70后,按理说应该是50后的人会被淘汰吧,但听完故事你就发现了,70后的珠宝学生老了,50后的袜子朋友却还年轻。所以,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淘汰,从来不是因为年龄。懂不懂使用新鲜工具,比年龄的差异更有说服力。
其实,不仅对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行业来说,也是如此,要是不懂得接受新工具,甚至整个行业都可能被淘汰掉。举个例子。咱们都知道,医生这种职业的门槛相当高吧,你要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医疗方面的书得看吧,论文和临床报告得读吧,更别说那么多复杂的药物机理了,你都得掌握,这些大概需要你投入十多年的时间。但就在这两年,IBM研发出了一套基于认知技术的学习工具,叫沃森,它学习这些医学知识,只要17 秒。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美国的一家医学院用这个学习工具,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准确找到了一种跟很多癌症有关的重要蛋白质。而要是没有这个工具,想完成这个发现,大概需要整个生命科学行业花七年时间。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吧,一旦新的工具引发行业革命,什么时间啊能力啊,统统要被重新定义。
吴晓波就预言,在21世纪,工具衰老的速度,一定比人年龄衰老的速度快,它更新换代实在是太快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咱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社会进步嘛。而每次发生工具革命的时候,都有一部分人被淘汰掉,因为这些人都是原有生态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思维和运作体系已经固化了,用新工具的话,就相当于革了自己的命,背叛了过去的成功。就在这样犹豫和恐惧的过程中,那些反应快的竞争者就抓住机会,完成了反超。
所以,往后再说“我们这一代人怎样淘汰上一代人”之类的话题,你应该这么告诉自己,淘汰人的从来都是工具,而不是年龄。如果你在竞争中赢了,不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勤奋、更聪明,而是你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也许在未来,再说你是哪一代人,看的不再是你的年龄,而是看你使用了什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