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即一种“低欲望”的生活状态,和废柴,葛优躺同属于丧文化。讲的是那些对待事物的发展不强求,得不到就放下,既来之,则安之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流行词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让那些原本应该力争上游的年轻人理直气壮的叫嚣不奋斗无罪,不努力最棒。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人和人之间的透明化更加让你清楚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随处可查的某省高考成绩让我们发觉同苦读三年高中后,可能还比不过人家在北京、上海的一个户口。好不容易985名校毕业出来工作,发觉房价那么高,只靠普通上班的月薪,不靠贷款买房几乎没啥可能。在你为了聚餐吃一顿花了一百多块而心疼的时候,发现之前一个学校的同学出国镀金去了。网络爆文“想要改变阶层,是好几代人的努力。”让一下子刺醒你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你努力一下就能缩短的了的,这种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抱上“佛系”哲学:反正努力也就这样。与其活得那么累,干脆接受现实。
《心流》里有一句话:一人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数学运算、《圣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很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而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欢跟这种人做伴,因为他们会与大家分享心灵的资讯,帮助互动的对象,建立意识的秩序。
其意思很明显,真正肚子里有东西的人是不会被“网络爆文”所影响的,这样的人也往往更能成事,因为他们更能记住自己的初心。但是这也告诉我们如果你对待一个项目得过且过,不绞尽脑汁的去作总结,想法设法地如何在下一个项目中更好的体现出来。相反倘若你抱着得过且过,佛系一些,没事就这样吧,忘记这件事,你谈何进步?你如何获得你想要的人生?
“现实很残酷,马云只有一个,马化腾也只有一个,而他们身后是14亿多的普通人。既然我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那还去做什么?既然结果早已注定,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挣扎?所有的成功,励志都是鸡汤,浓缩加兑水。”
但是社会学家马家辉曾说过一句话:“大多数人内心是不愿意去争,但是没办法啊在中国你不争过的就太惨了。”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会把一件事物的成败归咎于环境,但是最近爆红的台剧《想见你》恰恰印证了:陈韵如和黄雨萱,原来一样的环境,可以活成不一样的人。这是否也可以说明那些认为努力也没用还不如佛系的人,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
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去当佛系青年了,那么这个国家就往往是在走下坡路了。北上广之所以有那么多眼泪,不是因为佛系。你的佛系,根本不会影响到那些真正想成功的人。而你,却深受真正的智者给你设下的圈套,他们费尽心机的用大数据的计算,去设计这种令你松懈的APP。让你们心甘情愿的待在金字塔底端。因为,好走的往往是下坡路。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效应,被称作“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但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如果沙丁鱼佛系的想着反正都是个死,那么渔民还能获利么?
生活因有目标有奋斗而有意思,最后引用《心流》这本书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顺便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攀若的神秘就在于攀登本身;你爬到岩顶时,虽然很高头已大功告成,而实际上却盼望能继续往上攀登,永不停歇。岩的最终目的就是攀登,正如同写诗的目的就是为写作一;你唯一征服的是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