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让儿子学钢琴,最近分别试了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课。试完中国老师的课以后,儿子一度不想学琴,非常抗拒;昨天又去试了一下美国老师的课,儿子他说他喜欢这个老师。
这让我发现一件事情,小朋友在学什么内容时,他们很多时候关注的不是要学的东西,而是教他的这个人,也就是说,孩子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情感当中,而其中的情感互动会比学习内容更有指向性。学习的内容更像是一个情感互动的工具。他们对情感,情绪上的东西有更明锐。所以儿子才回答说,我喜欢这个老师。
我得说在我眼里,中国老师教学的耐心,教学技术都是不差的,但是在美国老师的眼睛里,你就是能看到老师发光的眼神,当看着孩子的时候,就好像说:你好棒,我喜欢你。 孩子遇到陌生人不敢表达,孩子刚一说出口,就立马哇哇哇的赞美,说错的时候,就是直接告诉他这是什么,那个是对的,不会说不对,或者错了。 对孩子来说就是自动强化当中的正确的部分,而忽略其中错误的地方,忽略当中他有挫折感的地方,从而保证学习的动力。 再有,教学内容不枯燥,对生活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一点。例如弹奏前,问孩子喜欢吃ICE CREAM吗? 孩子说喜欢; 根据节奏弹的时候,嘴巴里就唱 I like chocolate ice cream. I like chocolate ice cream. 首先这是小朋友的语言,其次音乐变得不那么遥远了。 这么做不仅是生动的转化,除了孩子好理解之外,而且将音乐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很是难得。这也是我觉得中美教育当中最大的不同点,在我们初中高中教育时,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些知识在以后到底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对孩子来说,这些不是活生生的东西,学起来就是没劲。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所有教育当中,我们就应该不断在兴趣当中加码,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不讨厌开始,不讨厌要从眼神发光开始,而真正的技能是跟生活紧密联系的,把技能生活化,让孩子理解到这是有趣的,有用的。人都是结果选择的动物(结果选择的意思是:做什么对他好就去做什么(出自温暖的孩子)),一旦知道这些事情真正的作用,会有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