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产品新人,产品经验仅有半年,在这半年里,独立设计了7个产品模块(较为简单),且都已上线。回顾这半年,几乎是一路被怼过来的,这期间抗压能力飙升、逻辑思维能力节节提高、脸皮厚度堪比面团发酵。现在被怼的次数慢慢减少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人从产品设计血泪史里面总结的防怼指南。
牢记目的
设计产品的时候,一旦身扑其中,就很容易因为纠缠细节而忘记设计目的,导致功能的发散、跑偏,匆匆忙忙到最后搞成一个四不像。等研发问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思路有问题,自己都搞不懂自己在做什么,这样不仅会被怼,更是会降低自己的可信度,一个不被信赖的产品简直寸步难行。整个产品过程都不可以忘记目的,这也算是一种狭义的保持初心吧。
有一次本人需要做一个MVP,在跟师父请教讨论的过程中,他说你可以加这些东西,做的更好的嘛。本人并没有加,因为本次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一个MVP,即要保证时间短、成本低、功能简洁可用。当然是有跟师父好好解释的,师父同意并夸赞了本人,哈哈哈。
准备充分
记得刚设计产品的时候,上来就开始画原型,认为原型才是最彰显自己能力的产物,殊不知这其实大错特错。功能结构图、信息结构图、流程图等这些是用来理清思路、减少疏漏的。如果不做准备就下手画图,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遗漏东西,且逻辑不清晰,研发轻易就可以问倒自己。充分的准备是为了更好更快的画原型
现在很多开发都是不看文档的,因为太费时间,所以现在很多人直接在产品中进行标注,不过还是建议产品新人自己写写产品文档,本人是直接在原型里面建表格写。写PRD有助于自身逻辑思维的锻炼和细节的把控。相当于画完原型自己再更细致的捋一遍产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小细节和小逻辑需要确定,这样研发问起来你会更有信心更加流畅自如。
本人之前有设计过一个记录的页面,设计的时候感觉自己考虑的挺全面的,不同字段的长度不一样,每个字段的重要性不一样,记录的排序等都想好了。写PRD时发现需要根据记录的不同状态做一个侧重的表现。写PRD的时候,自己会深入用户场景,自己做自己的用户,视角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同,还会发现之前有遗漏的地方。
独立思考
刚设计产品的时候因为信心和经验的不足影响了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这个也是采坑无数啊。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经常跟各位前辈讨教,不论师父、设计、前端、还是后端、APP、测试。在产品评审的时候,引导大家发言,听取各方意见。但是因为这个被怼到怀疑人生。为什么呢?因为本人只听了意见,并没有多做思考,对于来自内部的需求没有做筛选、排优先级、成本和延伸性的考虑等。只觉得前辈经验深厚,考虑全面,就想加入产品设计。但是,对于来自内部人员(包括师父)的指导和意见,也是需求的一类,同样需要做处理。
有一次本人将负责产品的设计图拿给师父看,师父当时提了一个交互优化,即按键点击后有一个效果,告诉用户这个按键已经点击使用过。当时觉得意见很好,因为很多产品也是这样的,马上就跟设计讲了,后来发现其实这个交互其实不需要,这不是资讯阅读类的功能,需要提醒用户已经看过了,这个按键一天需要使用多次,没有提醒的必要。
当别人的意见给到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思考之后再做决定,不能觉得别人经验多就轻易相信,每个人身处的立场和背景不同,提出的意见也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背景,最后做决定还是要自己来。
需求控制
有句话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从侧面说明了做产品这件事,任何人都可以来插一手,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把控了。需求把控的其实就是一个需求分析和与他人沟通的过程,首先自己要考虑好这个需求要不要加,加的话原因是什么,如何体现;不加的话原因是什么,要不要迭代。无论加还是不加,都要给与意见提出者良好的反馈,让对方有参与感和成就感,保证整个团队的融洽。
比如之前测试跟我提过一个体验效果的改进,当时产品马上就要上线,且B端产品的体验效果不如C端要求那么强烈,就暂时没有改进。测试也表示很理解,毕竟要上线了,都不想兄弟们加班(重点是不想被兄弟们怼吧,哈哈)。
信息同步
需求变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信息同步问题,本人通常都是先当面和大家说一遍,然后原型和禅道同时修改,最后在工作群发一遍,同时跟前端和APP确认需不需要修改设计图,设计图不管是修改还是不修改都要跟测试说一下,以免测试的时候出问题。不管是多小的变动,就算是一个字段名称的修改也要认真同步,只跟测试说,没什么用,只跟研发说,测试会提bug。信息同步可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降低我们的接锅率。
以上是本人鉴于自己的经验和背景得出的5条产品新人防怼指南,希望能帮到各位。在这半年里,其实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因此找到了自己的解压方式——跳舞。在此想告诉大家,身为背锅侠,一定要找到自己减压的方式(健康良性可持续的那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知行合一,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