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旦大学天价转让抗肿瘤药物生产专利的新闻迅速在网上传播,让本就十分闹热的网络更加喧嚣,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失望者有之,痛心者有之,谩骂者有之,唯独缺少肯定赞赏的声音。
专利转让、买卖原本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却被众多网友贴上了“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研究,成果却卖给外国”、“国内教授唯利是图”、“卖国贼”等标签,瞬间将此事推到了事关“人民福祉”、“民族利益”的国家高度。
笔者以为,这些评价无论是对复旦大学,还是对专利的发明人,特别是对从事科研创业的人才,都是不客观、不尊重、不公允的,某种程度上更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各地也不遗余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些目标靠什么?主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就是通过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鼓励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更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具体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暂时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之中。复旦大学的做法是很好的实践,尤其在目前国内产学研模式还不够完善,科研成果价值评估体系还未成型,发明专利市场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向国外转让专利也许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无论对于更好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还是提高国家创新技术的国际认可度,都非常有好处。
企业界有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发明专利就是“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说,发明、转让、买卖专利本身就是一种新经济,也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这方面,我们更多的应是转变发展观念,而不是纠结于“该卖还是不卖”。
据统计,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10.2万件,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但囿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专利都处于“沉睡”状态,不但没有发挥应有价值,反而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如何让这些海量专利转变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是我们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加快推进国内科研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外,通过向国外转让、买卖发明专利,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新旧经济的转换,也属于创新驱动发展!(作者笔名:大盆面)合肥华信专利:15055183700
൞;��Π[��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