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是一个很宽泛的词。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交谈。人的一天总要与人发生交谈行为!交流、讨论、批评、聊天、对话、谈生意做买卖、教书育人…只要是有个你来我往的,都是交谈!所以说到交谈,没有人是不会的。连聋哑人都有他们的交谈方式——哑语。
但是你真的会与孩子交谈吗?也许你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留意过。你对你每天与孩子交谈的内容和方式有多少印象?也许你会感觉到你说了很多,但是你可能都不记得了。这是普通的闲聊!
所以,关于交谈,从内容和形式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闲聊,内容和形式都很随意,随机进行!如过问孩子想去哪里玩,吃饭想吃什么,幼儿园玩得可高兴等。交谈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很随意的!另一种,是正式的交谈。在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考究。如与孩子坐下来认真地谈谈学习、家里或者办公室与孩子就某件事进行谈话(谈谈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等。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家长会抽时间,主动与孩子进行正式的交谈。一般只有在孩子犯错误了,学习出问题,需要进行教育了,才会想起来与孩子进行交谈!可是,说到交谈,首先交谈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说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思想教育的时候,家长(或教师)在地位上已经与孩子不平等了——孩子处于弱势,是接受谈话的被动个体。当交谈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时。此交谈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谈了!
从这个角度讲。许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交谈上,是有问题的。甚至是不会交谈的。表现为第一,不交谈(不遇到点什么事是不和孩子进行交谈的),第二,地位不平等的“伪交谈”。第三,不会交谈!
第一,不交谈。与孩子不交谈,这就是不会交谈的表现!据了解,国外的父母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与孩子谈谈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学习,谈谈校园趣事、谈谈兴趣爱好(足球、橄榄球等)。这是很好的习惯。交谈的内容不一定要多深。关键是这交谈的过程。交谈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一种情感的交流。如果交谈的又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那孩子还能从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对于建立亲子间亲密关系大有好处!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与人交谈!而中国的父母,往往比较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睡好、穿暖。就是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多。而对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关注却很少!所以孩子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兴趣,通常是不知道的。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变得不爱交谈,也不会交谈了。所以,会交谈的前提是得经常主动地和孩子交谈,最好养成习惯!
第二,伪交谈!所谓伪交谈,就是,看起来是在与孩子进行交谈!但却是没有意义和效果的交谈。首先他们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一个不断地说,另一个(通常是孩子)只能被动地听着。没有说话的权利!这种情况常见于父母对孩子进行说教、批评教育的时候。一个气势凌人,一个低头耷耳。实际上没有交谈可言!其次,所谈话题是父母单方面确定的话题,不是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实际,不是来源于孩子的兴趣!所谈与孩子离得远。孩子对话题并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也没有交谈可言!所以,成人与孩子交谈时,首先要保证在地位上与孩子的平等,然后所谈必须是孩子能理解、感兴趣的,来源于他们生活的。
第三,不会交谈!前面我们一直在说交谈中的“谈”,也就是“说”。但是真正会交谈的人,健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会倾听”。懂交谈、会交谈的父母,首先得懂倾听、会倾听。这很关键!
当我们说到成人之间的交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注意到倾听的重要性。但,当我们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却极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这里没什么可倾听的。一旦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成人就会开始说教,把孩子当成需要说教才会懂的个体,往往忽略了说之前是否先听听孩子怎么说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是一个大学辅导员与一个女生之间的“交谈”。老师把学生叫到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还是考虑到照顾学生的自尊心,所以选了一个环境)。一进去,这个老师就劈头盖脸地说:某某,我觉得你有点油、有点滑。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何以这样说。老师接着就说了学生的哪件哪件事给她的感受。学生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老师说的是什么事情。同时也觉得非常的委屈,因为事情根本就不是老师说的那样的。学生想说点什么,可是老师继续说自己的主观判断,一面之词,还用了很多结论性的话语(类似油滑、见风使舵之类),没机会给学生说话。老师噼里啪啦,掌握真理一样好一阵痛快地说着。把学生委屈得眼泪都下来了!老师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说话太重了。问:“你是不是觉得我想多了,你觉得特别委屈?”这时学生才得以为自己说了几句话,说明情况,说老师的确想多了!然后老师为自己说的那些重话伤害了学生,感到内疚!你看,这就是不会交谈的表现。如果老师先说明找学生谈的什么话题,然后先听听学生是怎么想怎么说的。那后面的交谈结果就不是这么尴尬了!这虽然是一个成年人之间交谈问题的例子。但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交谈中,同样应该避免的,而且是可以避免!
下面来说一说,与孩子正确交谈的方法!
首先,平等的态度。无论是与多小的孩子交谈,成人都必须有与孩子平等的意识。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应受到尊重的独立个体。保持交谈双方的平等,这是交谈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平等基础上的交谈,才是“真交谈”。通常说的,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就是寻求这么一种平等态度!
其次,谈话的环境。得有一个与所谈话题相适的环境。办公室这个开放的环境通常不是好地方。它对孩子的自尊和隐私没有丝毫保护。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这样环境下的交谈,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让孩子尊yan扫地,有被羞辱的感觉!这谈话效果能好吗?
第三,注意措辞。不要以偏概全,不要贴标签,不要轻易下定论——下结论之前请先问问孩子是否认可!
第四,多鼓励。先扬后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作为孩子,一切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能有什么致命的大错呢?)。孩子的错误是在鼓励和信任中改正的。
第五,就是论事。只说从所谈话题,所说事件中得出的问题和结论。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斗争”扩大化,不要翻旧账。如果一定要下结论,要尽量保证客观,不要带个人主观情绪色彩!
第六,遵循“听——问——谈——问——结”这样的程序。先和孩子说明要谈的话题,即为什么要找他(她)来谈话。然后问孩子,让孩子自己阐述事情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详细了解情况。接着彼此进行深入交谈。双方充分表达意见和观点后。教师或家长等成人多问一句,问孩子对所谈有没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是否有需要说明的,对成人所说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最后才下结论!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教师与孩子交谈的时候,过程恰恰是反过来的:一来就先给孩子贴标签,下定论,再开始谈话,…这是错误的!
与孩子交谈是一门学问。正确的交谈事半功倍。错误的交谈事半功倍,甚至有过无功!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增进感情,反而增添了许多问题、误解和矛盾!
与孩子交谈这门学问你真的会了吗?或许我们做家长、做父母、做老师的都还要不断地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