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价值观之间的人,是没有可比性的”。
前些天和有段时间没见的朋友聊天,聊这两年的变化,聊进了大学后的近况……
年少的我们,到底是“气盛狂妄”了些,总觉得世界那么大,得去看看,远离家乡的地方总有着别样的魅力;总认为自己气有浩然可吞山河,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达成;有趣的人那么多,要去结识;总觉得自己不该“拘泥”于一个小窝,“固步自封”着……年少的我们,都太容易被影响,一不小心别人的想法就轻易的倾进了我们脑袋,一不小心别人的行为就改变了我们的节奏和步调。
曾经眼界太窄,眼之所见有较大的局限,经历更是稀少,离开了中学校园,跳出那个能“高调炫耀”的光环,进入更广更大的“平台”。最初那个离自己梦想更近了一步,人生会变得更加丰盈、广阔的念头在稀疏平常、噩噩顿顿的日子里渐消渐减。生活不太可爱。以前坚信朋这个字是建立在彼此深厚友谊之上,是彼此鼓励关心肩并肩的高歌进取,却不想后来现在,朋这个字哪怕内里有着虚假和冷漠也能称之为友,有时候也成了一个人为了逃避孤独和窘境的“处心积虑”。
之前做的是小池子里的大鱼,现在置身于大池子里是条小鱼,洪流波涛中也做了一些错的尝试和选择,也羡慕嫉妒过经身而过的其他人,一度陷入沮丧,又时不时给自己打个鸡血让自己好脉动回来,还是会惊讶于别人怎么那么丑陋、优秀,自己是那么普通又不出众,开始后悔小时候怎么没有培养一项特长、爱好,只要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焦虑,甚至有些讨厌不作为的自己,考虑别的事情占得心思太多,自然剩下的事情照顾的就较少。
近来的一些事情,突然让我明白不是所有都是理所当然的,顺风顺水这种东西好像也不能是常态,家人、好友、健康真的很重要,一下子好像不会再老想着“理想”、“未来”这种虚妄的宏大词汇,解构后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沉闷平常但努力过好的每一天。也不再苦大仇深的纠结我和谁谁谁差了多少,谁谁又申请了什么,谁谁又去了哪里,“同龄人”这个词大概除了年纪相同,见识、经历、家世、资源、能力……都是不同的,进而塑造的价值观更是不同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的,与其患得患失,猜东猜西,揣度别人,用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成功,倒不如自己培养自己的底气,与纵向的自己比较;与其自己“小心眼”,敏感自卑,倒不如把遇见的这些优秀的人当做前行的动力和高度,阿德勒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卑中完成自我的超越”。不要太在意时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一切都准时,所以,放轻松。然后踏实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