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开心时,你会怎么办?
不少家长会想尽办法试图让孩子开心,“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冰淇淋。”请问,悲伤和食物间有联系吗?用食物来处理创伤,孩子长大了就可能会用酗酒、吸烟、药物来麻醉自己的伤痛。这些做法都是剥夺了孩子对完整真实的人生体验、剥夺了他们从中锻炼坚韧个性的机会。
我们总希望孩子永远幸福,只要是孩子表现出不开心,似乎就接受不了。这是对不幸福的恐惧。
对不幸福的恐惧,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孩子不开心,你会马上试图让他们开心,迫不及待地要插手处理他们的伤痛。(比如带他去看电影、或给他买东西。)
•孩子性格敏感脆弱,你会看不起他们。
•当孩子的情绪让你觉得不安时,你无法用同理心对待他们。(比如有的父母会说:“男孩子不许哭!”)
•你不教孩子如何处理伤痛,只教他们如何避开它。(不能够接纳伤痛和不幸。)
当我们总是抵制那些不幸福的经历时,事实上也是在教育孩子害怕“不开心”、教育他们害怕原本就会高低起伏的生命历程。
贝尔曾回忆,他小学时有一次在学校被欺负,哭着跑回家。被爸爸看到,爸爸对于贝尔的哭诉,没有任何同情也听不进去,还训斥嘲笑他没出息。贝儿感觉羞愧万分,发誓以后不会在他人面前落泪。长大后的贝尔,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的伤痛,很难产生同理心,甚至会漠视。孩子惹他不开心时,他会大吼大叫或恐吓孩子。这些都源于贝儿从小的真实情感从未得到过认可,所以他也无法理解他人身上不愉快的情绪。
所以一直逃避对不快乐的恐惧,最终会成为一个最不快乐的人。这些人会尽力隐藏自己的感受,无法面对自己情感中的痛苦。他们总是会把自己的日程填满,通过工作和各种活动来逃避痛苦。最终,所有一切都会崩溃,他们会被迫面对之前所逃避的东西。
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永远幸福开心,我们必须学会面对痛苦。
如何面对,书中并没有具体说。之前看的另一本书《如果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倒有具体的步骤,并亲测有效。
记得我家大宝在六年级秋季开学前几天,明显地烦躁不开心。坐下来跟他交流,还没开口,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一想到快开学了,我就特别难受。开学后有那么多的作业,每天晚上都要写到很晚,连我喜欢的书都没时间看了…"。很明显,典型的开学恐惧症。
这种感觉,我们成年人也常有。比如说我就有周末恐惧症。一想到,周末一天上七节课补完课累瘫的感觉时,心里异常烦躁。
恐惧症大人小孩都有,但不同的是,成年人的恐惧好多能够被理解,但小孩却很少被看见被理解。我们大人还常会教育孩子,给他们讲大道理,这其实也是对不开心的恐惧,对负面情绪的逃避。
试想我有周末恐惧症时,谁给我讲大道理,我会非常反感,会认为他根本都不懂我。这时候我更渴望有一个人能够真正愿意倾听,并认同我内心的感受。给我机会让我说说我的烦恼,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到周末该补课时还得要补课的。
孩子对于开学的恐惧,也应该被认同被理解,也需要慎重对待。我陪着孩子坐下,认真地倾听他的哭诉,与他产生共情。偶尔会插入“哦…”“嗯…",“这样啊…","确实挺累…"等来回应和说出他们的感受。
好多父母通常不会这样做,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孩子听到这些认同的话时,会感到安慰,会感觉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了。他们往往在叙述的过程中就能够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以往的话,一切可以归于平静了。但那次好像孩子的情绪确实波动较大。陪伴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他好像还是难以平静下来。我想起了另一个方法--让他画出自己的感受。因为儿子平常也挺喜欢画画的,他果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半个小时之后,他从房间里出来时,居然面带笑容“现在好多了,妈妈。”我不知道他到底乱画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画画确实也是发泄情绪的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孩子有任何的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可以一味的压制或逃避。我们需要做的是陪伴他,让他知道他的任何负面情绪,都是能够被理解和接纳的,孩子就会逐渐建立较强的安全感。亲子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