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关闭了朋友圈。”
“因为……因为我归隐了。”
文 | 丛容
2018年03月24日
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经过细致修图和字斟句酌的文字编辑后,小心翼翼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在你幻想中,会有十来行的点赞,十多条来自朋友的评论。
可过了二十分钟,发现朋友圈提示的消息只有两三条。
而那两三条,可能还是微商给你点的赞。
你已经习惯了,并回头默默地把朋友圈设置为仅自己可见。
或者,直接按了删除键。
还有一种情况:
稍微带着小难过,发了很长的心情笔记,你希望得到圈子好友的一点点关心。
可是你发现,除了有人点赞外,无一人评论。
就是在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没朋友,觉得自己人缘差极了。
“如果这条朋友圈没几个人点赞或者没人评论,我一定删了。”
每次发朋友圈后受到冷落后,我心里的小人总会不停地这样对我说。
其实,有些仅仅是躺在联系人列表中,除了在节日中的祝福语外没有任何交谈。
一些主动来联系我们的人,其信息来源也仅是群发的。
“朋友圈第一条帮忙点赞,谢谢。”
“今天是某某节日,在这里祝大家......”
“这是我的作业哦,请帮忙填一下表格哦,谢谢啦。”
......
最近和朋友聊到朋友圈这件事,她说:“没人评论我,都是塑料友情,哈哈哈哈哈。”
到底什么是塑料友情?
一种脆弱到可以说散就散的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没有利益纠缠所以表面相安无事,但一有风吹草动,下一秒就可以翻脸不认人。
所以在关于朋友圈这件事情上,我常调侃道:塑料朋友圈。
朋友说有件事很搞笑,有一次她发了条朋友圈:
“不想看我朋友圈的都点个赞,下次弄个分组不让你们看。”
尔后,她把那些点赞的好友一一屏蔽了,但在下一次发的朋友圈,还是一如既往。
朋友笑着对我说着。
可这一点都不好笑,感觉还好狼狈。
二
之前通过了一个小学同学的好友添加。
我以为我们之间可以把曾经在一起玩耍的回忆说到我们都不想停下来。
或者,在双方都缺席的这么多年里,讲一下彼此的近况。
“你已添加了X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
记得当时我在忙,通过之后就暂时把手机数据关了。
晚上回到宿舍拿出手机,打开数据,在一阵滴滴滴的声音中,来自微信的信息提示沾满了整个屏幕。
是谁这么想我?
满怀期待地打开微信,原来是下午刚通过好友添加的小学同学。
可打开聊天界面,几乎都是广告图片,直到打开她的朋友圈,才发现原来是她是微商。
我理解,毕竟微商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赚取财富。
返回聊天界面问了下她的近况,可在寥寥几句话后,她就问我:
“想不想试一下我们的产品呢,我给你介绍一下。”
本是在云上飞扬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里了呢。
对于这样的好友,不如像我们曾经的文章所说的那样:
“你已添加我为好友,那现在就开始一起沉默吧。”
这样我的心情至少不会跌入到低谷。
生活中很多时光已经远去,那些回不去的过去,在人与人之间的塑料交际中,成为了真正的回忆。
一种你连和他一起回忆的机会都没有的回忆。
想起小品演员陈佩斯评价自己和搭档朱时茂的友谊时说的一句话:
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吧。
三
点开学妹巧巧的朋友圈,里面一片空白。
可一年前不是这样子的。
那时候,她平均每天会发三条朋友圈,一条关于心情、一条关于网易云、一条关于生活。
我问她,现在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搞得我打开她的朋友圈常常误以为她把我给删了。
“我的朋友圈,仅自己可见,你当然看不到啦。”
这是她的原话。
她在社团里认识了一个师兄,根据“行规”互换了微信。
“你朋友圈怎么什么照片都没有,几乎一片空白。”师兄如是说。
于是,在他这句话说出来后,巧巧就变成了朋友圈的常客。
“真幸福,今天饭堂阿姨给我多打了菜,好饱呢。”这是她早餐时间发的;
“吃完饭,在操场上散散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这是她午饭后发的朋友圈;
“啊啊啊,今天课好满啊,感觉自己的力量都用完了呢。”这是经常会在睡前发的。
……
就好像做了什么事,都跟他报备,通过朋友圈,两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多。
有时候,巧巧会设置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而对象就是那个师兄。
聊久生情不无道理。
他们很自然的在一起了,朋友圈成了他们向外界输送恩爱信号的最佳场所。
那段时间里,他们每天都会在各自的朋友圈评论,甜的要人命。
发朋友圈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
可后来他们分开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朋友圈,看着两个人的合照,巧巧的内心就变得十分脆弱。
要删掉有关于他的一切,要把朋友圈设置为私密照片,可回忆是最欺负人的东西。
为了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很容易,可在那个人离开后变回自己,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天聊完后,我问,那我可以看看你的朋友圈吗。
她说,“当然可以啦,毕竟都过去那么久了。”
果然,她还是每天习惯性地发朋友圈,只是仅自己可见罢了。
最后
我问了那些没发朋友圈的朋友,很多人都是设置着仅自己可见。
有朋友说,曾经自己也会经常发朋友圈,可是很多时候,评论的人说的话会令自己很尴尬。
就像之前阿小发了条关于旅游的朋友圈,可有一些人在底下评论:
“真是有钱人,天天到处逛......”
“羡慕嫉妒恨。”
“土豪!”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阿小为了这次旅游,攒了多久的生活费,查了多少关于最省钱的旅行路线的攻略。
那就把朋友圈关闭了吧。
不是我与世隔绝,而是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社交环境。
我不想一加你为好友,你就用你的信息来轰炸我让我购买你的产品,我不想一发朋友圈,就会遭受你的冷嘲热讽,我也不想让朋友圈见证爱情的起与落。
我的认识的朋友很贵,哪怕一年不见面,甚至朋友圈都没有互动点赞,但每年的年夜饭我都能让自己喝得尽兴到右手臂酒精中毒。
我的爱情很贵,虽然我知道会中途夭折,但让朋友圈去见证这个过程,结束一段感情时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删除过往的回忆。
我把朋友圈关闭了,让它仅自己可见。
不用理会有多少个赞,不用管会有什么样的评论,那里就只有我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要问我什么时候会重新打开朋友圈。
这个问题就像问我下周早饭吃什么,我只能回答:
“不知道,看心情。”
以上。
“ 现代人 ”
编辑 | 丛容
想拥有一件小木屋,里有一张躺椅
一室的书,一只猫咪,一杯茶
一坐就是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