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坐在床上看完浙江卫视第十期的《熟悉的味道》时,被纪录片中海清与发小深深地友谊所感染了。
海清与发小相识于上小学期间,那时的海清成绩优异、性格大大咧咧、调皮活泼,完全是一副男孩子的性格;而发小爱萍,却是心思细腻、做事沉稳的女孩子。这与海清的性格截然是两个版本。但这并没有影响两颗幼小心灵,友谊的相吸。
南京的法国梧桐树下留下了她们欢快的笑声,她们俩幼时最大的乐趣是拿着随手摘下来的一片梧桐叶,撕去它两边的叶子,互相扯着叶子的根部,用力的拉着,看谁先到达对方的那一头。
夏天的时候,她们俩会手拉着手来到小卖部前,买一根共同喜欢吃的橘子冰棍 。两个人经常的你一口、我一口,在幸福中慢慢地吮吸着橘子的味道。
幼时,爱萍为了让海清吃到一根完整的冰棍,时常会把冰棍省下来给海清吃,看在眼里的海清,在内心许下心愿:长大了,一定要买一车子的橘子冰棍送给爱萍吃。
记忆中的老南京人素爱原汁原味的小吃,柴火馄炖、桂花糖芋苗在那个年代非常受人欢迎。幼小的海清和爱萍,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两人常常会买上一碗柴火馄炖和桂花糖芋苗吃。
海清在南京御道街上小学时,经常要抽空去练舞蹈,耽误了很多课程。爱萍得知后,给海清买了一套全新的复习资料,私下里给海清补习功课。这让幼小的海清感到欣慰无比。
在彼此的眼里,友谊是那么纯粹,不需要太多的表达,都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
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位少不经事的小姑娘已经从青涩懵懂的少女变成了气质成熟的女人。
幼时结下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久沉香。往日的一幕幕常常在彼此的内心浮现着。
当浙江卫视《熟悉的味道》节目组找到海清,想做一期关于在她记忆中深刻、让她时常挂念的一个人,并且要为对方做一道食物时。海清毫不犹豫的向节目组提起了爱萍。
其实在海清的内心虽然有很多让她内心温存、感动的人。但对爱萍的友谊,却是最弥足珍贵、独特的。
从买食材到制作海清都是亲自参与其中,磨面、擀皮,这对于一个南方的女孩子,是极其不擅长的。海清一遍又一遍地擀皮,直到满意为止。为了让爱萍吃到小时候吃的柴火馄炖时,海清花费了一番心思,找来了早已在市面上看不到的,烧制柴火馄炖的炉子。节目组看到这样的场面,甚是惊讶!对海清的执着,感动不已。
此时的南京正是酷暑难耐的季节。
海清一边给炉子加着木材,一边拿着扇子奋力地对着炉子使劲地扇着。额头上的汗珠在熊熊的火炉旁显得晶莹剔透。
馄炖伴着葱花、姜丝、辣油的香味,瞬间弥漫了周围。
海清亲自端着做好的馄炖来到了和爱萍幼时一起上学的教室。
在没有做馄炖之前,海清事先请来了两位小姑娘拍了一部关于她和爱萍幼时在一起学习、游玩、成长的短片,动听的音乐声、加上熟悉的画面。让早已来到教室里的爱萍泣不成声。
此刻海清拎着做好的馄炖,悄悄地走到了教室里。望向海萍的那一刻,她不舍的说到:“不想让你哭的!”说完,紧紧地把爱萍拥进了怀中。
再多的言语也不及两人静静地待在一起,吃着一碗热腾腾的馄炖还有熟悉的橘子冰棍。两人诉说着幼时的点点滴滴,开心至极。教室里,这一刻渗透着幸福的味道。
节目录播期间,主持人李咏问海清还有什么想为爱萍做却没有做的。海清爽朗的笑着说:“我想为爱萍的个人服装品牌店做形象代言人。”
在此之前,爱萍为了不麻烦海清,迟迟未肯答应。
为了让爱萍的服装品牌店更有吸引力,海清偷偷地让自己的经纪人乔装成路人去爱萍的店里买了3套服装,让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海清此时在娱乐圈的广告代言费已经达到了上千万。但在她的内心为发小的品牌店做形象代言却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同时在她看来,爱萍和她的情义是任何物质也无法替代的。
当海清在爱萍面前掀开了被布遮住的相框时,感动、欣喜,瞬间在爱萍的脸上弥漫开来。
海清说:“交友有很多交,利交、言交,而我理想中的好朋友是素交。”我想,这是对两人最完美的总结和诠释。
真正的好朋友是少说而多做,平时不会将甜甜蜜蜜挂在嘴上,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海清和爱萍就是这样的关系,她们都很少表达自己,但都是把这份友谊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