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场报告会,到现在我还没忘,印象深刻到无以复加。因为全场没有不哭的,有放声嚎啕,有泪流满面,也有无声悲切,还有虽然面无表情却以手拭泪的。当然,除了我。
报告会在学校操场,参会的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主题是感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舞台已搭建起来,上面一张讲台,讲台上一瓶水,一包抽纸。舞台下,听报告的上千人。
演讲者上台,暖场开始。他要求同学们随他一起挥动双手,大声说一样的话。然后让学生拍相邻同学肩膀,并且一起大声喊:同学,你真棒,我爱你。
演讲正式开始,伴随背景音乐,演讲者讲了一名教师在失火时救出学生的故事,只有一名学生被大火烧死,那是老师自己的孩子。故事很感人,听众没有在台下说话的。演讲者语气随着背景音乐,高低起伏。中间停顿时,他在满场回荡着的音乐声中用纸巾擦眼泪。
随后,他让班主任走到学生前面,面对学生站着。并大声呼喊着让学生跑到前面拥抱自己的老师。人潮与拥抱一色,泪水共呼喊齐飞。
等大家情绪稍微平复,演讲者重复以上步骤,内容换成父母保护子女的故事。场景变为学生与父母抱头痛哭。
他倡议学生走上舞台,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连平素沉默寡言的学生都争先恐后跑向前台。拿起话筒,边哭边大声表达对父母的愧疚及爱意。
2
原谅我在叙述故事时有轻佻言语。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的品德修养,但在这里,不是要谈的重点。
我们一起回过头来再审视一下整个过程。
暖场时,做同样动作并说同样话语,是为了集中听众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到哪?演讲者身上。在这个时候,听众的情绪已经开始随着演讲者摇摆了。同时,统一的动作及语言,强化了听众的统一心理。为下面的互动做足铺垫。
演讲过程中,故事本身感人,音乐煽情,演讲者饱含深情,听众也看到了演讲者擦眼泪的动作,听到他哽咽声音。尤其是演讲停顿过程中,背景音乐在强化。
在听觉、视觉、感觉受到强烈刺激下,听众情绪已经达到最高点。接下来听众随着演讲者的要求作出种种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此时,听众视自己的举动为正常行为,根本不受大脑控制。
情绪到最高点,再做平复,继续下一个步骤。为什么要平复?因为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在亢奋中,亢奋下去是疲倦,后面的演讲就没有任何效果了。所以情绪休息是必要的。
假如演讲者是个骗子,我们是怎样一步步上当受骗的?
3
再来看看明代理学家刘元卿《应谐录》中的一个故事。
有个盲人过河,不小心跌下桥,还好,他抓住了桥上栏杆,号叫着喊救命。路过的人告诉他下面是条小溪,早已干涸,松手就是实地,没事的。他却不相信,认为下面是深渊。等到力气用尽跌落下来,他说:我真傻,真的,我单以为下面是深渊的......
当然,别人的建议不见得是正确的,太多貌似公允的建议背后是蛇蝎心肠。但在这里,别人的建议还是中肯的。那盲人为什么不相信?他相信什么?
4
你上过当吗?上当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反复咀嚼一句话:我是个傻x,是否也反复问自己: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
5
听众和盲人犯的错误一样,他们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
是不是相信别人就对了?如果说相信自己的感觉是愚蠢,那么相信别人是一蠢再蠢。虽然旁观者清,但任何人的建议,都是站在他自己角度出发,没有感同身受一说,再好的建议与道理,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如同买一件成衣,完全合体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相信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
感官给我们带来感受,感受强烈就会刺激大脑,让我们的大脑依据感受作出判断。听众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了,让大脑认为演讲者所讲完全正确,不由自主就会按照他所说的去做;盲人因为恐惧,而且恐惧压倒一切,让他相信下面是深渊。
喜怒哀乐也好,恐惧也好,都是感官带来的感受,因为太强烈,让人丧失了理性思考,自然作出了错误判断。是否我们都有这种情况,某番带有强烈情感的话语,会让你跟随说话者的情绪?某人的情绪宣泄如果和你所想一样,是不是会有强烈的认同感?某种群情激奋下,你是不是也会跟着一起嗨?
如果有,恭喜你,你已经走向被情绪控制的不归路了,如果有场骗局,你就是那只伟大的小白鼠。
街头行骗者,无所谓利用贪念和恐惧感。中年大叔骗小萝莉,无所谓利用甜蜜感受。领导糊弄下属,也不过利用名利心。没啥高深的,只不过被骗者陷入其中走不出来,还认为自己的感受是对的。
5
叔本华在他的《人生的智慧》第五章第四十五小节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爱与不恨,包含了全部俗世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另一半的智慧。
什么是不爱也不恨?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说错话办错事太正常了。有时愤怒还能控制一下,如果别人的话恰巧说到自己心里,最容易丧失判断,我们会随着别人的话走向另一端。给大郎喝砒霜得往下灌,如果裹上一层蜜,再说,来,大郎,我们吃糖,你看容不容易?
不说话也不要相信,是保持适当沉默,并且有自己独立思考、不轻信。外在的信息很多,真真假假,泥沙俱下。面对一种情况,先不要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综合各种信息源,先筛选一下,看看信息发布者是谁,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的,目的是什么?综合考虑了,得不到真相也会接近于真相,总比无根无据做决定好。
上当,始于相信自己的感觉,终于相信自己的理性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