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字来自曾仕强老师讲道德经音频。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哉!
《道德经》第九章,老子开篇就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是停止的意思。要保持盈满,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不盈满。这样才能留下一些空间,等到有的时候还可以再装。当任何容器装到满的时候,如果还有更好的东西,就再也装不进去了。
如果没有更好的东西,里面装满了也是要溢出去的。任何一个蓄水池,如果它装满了水以后,它一定是向外流的。那与其这样子,你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保持可以再装的那个功能,那不是更好吗?我认为到了七八分,我就差不多,我留下一些空间才有弹性,可是我心里头我是满足的,为什么?因为我一旦不满足,我就很急着去争,那个不足的地方,而且我觉得我只有一半,我要让大家知道我只有一半,我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是捶击的意思。如果把一个东西拿来,用锤头去捶,就会把它变得很尖锐,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锋芒毕露。结果就是不可能长期保持。再锐利的刀,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变钝。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最忌讳的就是刚出来的时候,经常锋芒毕露。这个我学过,那个我们老师最厉害,另一个我上网都查过了··……这都叫作锋芒毕露。
我们都知道,人有一个习惯,凡是看到尖锐的地方,一定要把它锉锉,锉到它不尖锐为止。其实,我们是为了安全,而不是为了破坏。但是,那个尖锐的地方就很麻烦了,因为常常被人家锉锉、修理。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随时有人要修理他。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保持这种状况。“满招损”,一满就一定会损,一锋利人家一定要把它搞迟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句话我们一定要仔细,错误不在金玉,问题不在金玉。你家里有很多金玉有什么关系,老天难道就不喜欢吗?不会的。我们一再说明,老子不反对我们富贵,孔子也不反对我们富贵,老天更不在乎我们有多少钱,所以金玉满堂没有什么不对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下面加上一个“莫之能守”呢?
就是因为你已经金玉满堂了,还要去守它,那就守不住。金玉不是罪恶,富贵不是罪恶,罪恶在于你要守住它,把它变得没有用途了。只要你这样做,人家就会来偷,偷不到还会抢,再加上天灾人祸,总有一项可能把你整个毁掉。
下面接着讲得更清楚: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没有坏处,我们一再说老天不在乎你有多少钱,因为就算你有很多钱,对老天来说也不过是一点点。问题在那个“骄”字,人一骄就完蛋了。我们现在常常听到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很不喜欢听这种话。
这是我们家的骄傲,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个学生我们感觉很骄傲,我们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很骄傲,这种话最好不要讲。因为骄者必败,傲不可长。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骄傲。因为富贵而骄,问题就在骄,而不在富贵。自遗其咎,你就会自取祸患,就会自找麻烦,就会自取其咎,就会自讨苦吃,就这么简单。一个人谦,你才会有福气,你一傲,怒就麻烦了。
第九章最后一句话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哉。看到这个“功遂身退”,我们要好好去想一想,老子一定喜欢功,而不会讨厌功。他喜欢人把事情做好,而不喜欢人偷懒,也不喜欢人不做事。他只是说我们不要居功,不要仗恃自己的才能,自高自傲,而是应该好好把事情做完以后,身退。身退不是退隐,不是当隐士,老子和孔子都不喜欢隐士,隐士就等于不存在。你有很好的能力,你有很好的经验,你不出来对社会做事情,那等于没有,等于零。
但是我出来做事情,我就要功劳,我就要升迁,我就要大家感谢我,我就怎么,那就更糟糕了。所以你从两边这么一看,你就知道,老子的思想是很积极的,一点不消极。人活着就是要工作,你工作就是要把它做好,但是你要记住,你做完以后,不要贪恋功劳,不要厮守那个职位,不要告诉大家这都是你做的,也不要咄咄逼人,到处告诉年轻人自己当年的贡献,这些态度和行为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我们要向老天学习,老天做了很多很多事,但是它始终不居功。所以身退的意思,就是说我不居功,我不占那个位置,不一天到晚讲自己。我们中国人常讲,好汉不提当年勇。一提当年勇,人家就会觉得你在吹牛,其实那已经不算什么了,你还记那些干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是虽然当年勇过,甚至还有过成就,但是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就要绝口不提。
人家说这个社区是你规划的,你说没有;人家说你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很多的事情,你说没有。这就是老子的作风,对中国的影响的确很大。所以,老子在本篇末尾特别加上“也哉”二字,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警觉性。
中国人真的很幸运,有这样的一个引导,使得我们能够全身而退。那么,历史上全身而退的人都有谁呢?张良肯定算一个。为什么韩信退不了,张良就退得了?要去想一想。还有范蠡。范蠡如果不退,他就非死不可。大家想想,范蠡那么大的功劳,为什么还要急急忙忙地退隐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范蠡当年跟勾践讲,要对付夫差这种人,只有一种办法,你去吃他的大便,他就会很感动,就会相信你,就不会提防你,你才有希望复国。
勾践心想,只要能复国,我个人做点牺牲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就真的去尝夫差的大便,并对夫差说,通过尝大便,就可以知道你身体的状况怎么样。夫差真的很感动,就骂手下人:“你们都说他坏,他怎么坏了?他是好人。”然后,勾践就复国了。
范蠡真的很聪明,他一定读通了《道德经》。他知道复国后的勾践,跟当年的勾践心态是不一样的。范蠡知道勾践会想:天底下有谁,敢叫我去吃人家的大便?也就是这个家伙。他第一次想起时会原谅,说人家是好意。第二次想起时,觉得这个家伙真过分。第三次想起时,就是杀了他!范蠡看明白了这件事情,干脆跑了。所以我们常常讲,老替人家出馊主意,也许当时是有功劳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最终是要吃亏的。
所以读了这一章以后,我们要记住,替人家出主意,不要出太多的奇招怪招,否则总有一天自己要身受其害,这是自取其咎。一切事情适可而止比较妥当。讲到这里,老子把话题一转,开始教我们修身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