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过得焦头烂额,因为我接了一个超级费劲的项目。
我不光要督促他们在短时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大量工作,更要跟甲方撕逼,尽可能防止他们变来变去。
那一段时间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头发哗哗掉,但是项目却没有很明显的进展。
甚至于甲方的思路一变再变,一篇12000字的稿子,我们一星期改了七遍,但还是被甲方指责不用心、不努力。
后来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凌晨三点起床写稿,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撕逼,更不知道以掉了多少根头发为代价,这个项目终于是完成了。
我之所以这么拼,就是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逆袭,想要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就必须拼尽全力的奋斗,用汗水而不是抱怨带节奏,让人生向上走。
但朋友爱喜的一句话,一下启发了我。她说: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绝对是一项系统工作,努力只是上行的基础,你还要集齐相当多的要素,才能够顺利实现阶层上行。
除去努力之外,你要集齐哪些要素,人生才能向上走呢?
- 01 - 经历很重要
人生先有厚度,才有高度
我一直觉得除了能力、时机之外,人要经历诸多的考验和磨难,才能够走到相应的高度。
我向来不太相信年少成名这回事,因为实在不具备普适性,经历也不容易复制。那些年少成名的案例,很多都是有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一点时机,才成功的。
所以我认为年轻人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而是要踏下心来,多经历,多学习,如果有机会的话,体验一下挫折也不是坏事。
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个读大学的妹妹想要休学做代购,问我的看法。
我就回复了一段马云的话:20多岁的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大学生创业九死一生,要善于把握机遇,学会体验苦难。
她不服气,她觉得自己做了一段时间的代购,对这行已经开始摸到门道了。而且她说马云自己读大学也没有成绩特别好啊,很多人成绩不好就出来创业了,为什么我不行。
我告诉她,一个人能达到什么高度,除去运气和机会,还要看他的积累,看他的经历造就了什么样的人生密度。
假如把你送回1999年,在你已经知道了阿里后来发展轨迹的情况下,让你代替马云,你能够做到像他一样好么?
芥川龙之介说:“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同样的道理,哪怕你熟读阿里各种材料,马云的每个重要节点你都了解,你也成不了马云。
所以你要踏实工作,而不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踏实在这个时代真是一种稀缺的能力,正因为稀缺,才越值钱。
- 02 - 找准自己的位置
世界会推着你向前走
我一直很喜欢暴风影音创始人冯鑫的一句话,大意是:你要去找到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这时候就会有各种力量出来推着你往前走。
冯鑫喜欢老庄,这句话说的有点玄乎,核心意思就是你要去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发展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连贯的,如果不是遇到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或者是非常努力地想自我改变,人的方方面面都是很难发生重大变化的。
像我从小到大都是错别字大王,不是不想认真,但是很多时候真的是做不到。
所以我就不适合做编辑,但好在我还算擅长写作,更适合当作者。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说:有些人才没得培养,是那块料就是那块料。
这不是说人有高下之分,而是说有适合跟不适合之分。
费米和费曼都是名留青史的物理学大师,他们就曾经回忆,他们需要用计算机算一晚上的东西,冯·诺依曼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够算出来。
费米和费曼都是天才科学家,但是一样对诺依曼高山仰止,他们甚至都认为诺依曼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得多。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诺依曼综合实力一定比爱因斯坦和费米、费曼更牛,而是说你在适合的领域,会更牛。
当你找到自己适合并且擅长的那份工作,持之以恒的训练自己,你就开始飞越了。
我也认识这位编辑说的一个老师。她第一次找我谈互推,尽管我公号的体量还要比她大一点,可是她确定了我的意向之后,却让我去跟她的助理谈。
后来又在另一个大佬的年会上遇到,我跟这个老师打了招呼,这个老师就忙不迭的让我有事儿联系她助理,然后就去跟跟别的老板social了。
后来听说这个老师因为摆架子,情商又低,跟别人闹掰了,恰巧人家是知乎大V,去网上一曝光,闹得很不愉快。
且不说你是不是真的有本事,就算真的很牛,又何必摆架子,甩脸子呢?
像这样的人,越走路越窄,因为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帮他了。
越是身段低的人走得越远,站的也越高;越是身段高的人,越是站在泥土里,越走不远。
平常谦虚一点,待人谦和一点,总归是有好处。
人生路上不怕慢,就怕停。
只要方向对了,只要踏下心来好好学习,扎实工作,走的慢一点不可怕,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如果你总是好高骛远,苦不愿吃,汗不愿流,还老是拽的二五八万,那么你虚度年华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在成长,一路有你!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