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庆节之后,在友人的建议下决定去上海。于是,一个星期规划,一个星期确定工作和住所,第三个星期便在上海落了脚。
这速度很符合我的行动理念:有了想法就立即去做,在行动中升级自己的认知。
很多东西光存在脑子里,是无法辨明真伪的,只有真正去实践才知。在过程中,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有想法就去试试,因为我知道,后悔或迷茫的精神冲击,往往可能比肉体的痛苦更大。
我深知,上海机会更多,能让我见识更多,当然挫折也多,但我不怕,如果求得一帆风顺便不会出来,只有在挫折中磨练自己,才能更加了解自己。
我视此行为一次人生修行。
有点不巧,入职的公司在那两个月非常繁忙,经常是晚上十点半才下班。作为一个早起者,这样的作息精力有点跟不上。那段时间有些痛苦,但我会去倾听这样痛苦的声音,因为想到鬼脚七说的那句话:痛苦是最好的修炼自我方式。
痛苦也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最在意的是什么。
于是开始反思痛苦点是什么:以前的时间观太脆弱?还是适应性不太好?两者皆有,那就调整心态重新面对。
我始终坚信遇到问题不要惊慌,问题反映的是自身的不足,解决问题就是去填补不足之处。所以这时候问题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面对的心态和处理的方法。
遇到麻烦,习惯从自己这里找原因,这种方式被称为“向内求”。只有向内求,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怒气甚至怨气,才会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智慧自然就出来了。
但,安静下来很难。
刘润老师就说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痛苦、焦虑、恐惧,不是来自于渴望“得到”,而是渴望“加速得到”。
现在人都太急了,身在互联网时代,身在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在魔都,每天都是快节奏生活,几乎安静不下来。
我也很急,看着公司里优秀的95后们个个斗志昂扬,我害怕落后,害怕拖后腿,于是不停歇的向前跑,越跑越急,越急越跑,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后来发现这是欲望在驱动恐惧。然而事实也是越得到越害怕失去,于是便陷入焦虑负面循环中,最重要的是并不快乐。
后来去武汉听了善友教授的开年大课,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悟得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皆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因为过去是回忆,我们通常用过去的回忆来定义现在的“我是谁”,然后在这里面层层累加;未来是欲望,我们会把希望、美好、快乐、成功全都寄托在实现未来的欲望上,然后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被我们用来实现未来欲望而赋予痛苦含义。
于是我们的目光就在过去和未来这两者之上,而恰恰没有当下。
善友教授说到此讲了一个这样故事:
有位禅师开悟了,小和尚就问禅师,你开悟前和开悟后有什么区别?禅师说,我开悟前砍柴、担水,开悟后砍柴、担水。小和尚疑惑地接着问,那不一样的吗,怎么能叫开悟?
禅师回答说:我开悟前砍柴的时候想着担水,担水的时候想着砍柴;我开悟后,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担水的时候想着担水。
很喜欢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的教育观:很多人认为教育是为了美好生活,但其实教育也可以是美好生活。此外,任何事都是美好生活,因为任何事都是人生体验,既然是体验就不应该被赋予痛苦的感受。
但临在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专注,因为专注是极致体验生活的前提。
想明白了这些,很多痛苦便散了去,比如,遇到工作压力。
在我看来,压力大是因为面对超出自我预期的工作而不知所措,也就是当下做的不够好,也可以说是某些能力不足,体现在行动力、思考力、学习力,具体如下:
接到任务当下没有立马去做,因为缺少动机、无从下手——行动力
遇到难题没有立马去思考解决,因为心理畏难、思想懒惰——思考力
完成一项任务后没有总结得失,没有复盘思维,导致下次犯同样错误——学习力
导致结果就是,工作都在最后一天去完成,于是压力巨大。
当然还有其他导致压力大的原因,比如,做事不认真导致花费很多时间而耽误了期限;解决困难的方法并不是高效省时而耽误了时间;没有有效倾听任务的要求,在错误方向上越走越远......
当然也不乏真的有做的很好,压力也很大的情况。但我想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话,结果已经不重要了,这样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哪怕公司不满意,但对自己也是非常大的收获。
我视此为在工作中修行。
所以当我意识到工作压力大时,就静下心回过头去看看有哪些没有做好。
有时候停下来花一段时间思考,往往会比一直在做来得效率更高。
稻盛和夫新书《心》里面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冥想也行,坐禅也行,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就行,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每天获得这片刻的平静,就能够一点一点地接近真我的状态。这么做,就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
有时候晚上11点还不困,我依旧会闭上眼睛,我很享受这段进入睡眠前的时光,它可以让我放空自己,能够让我安静的入睡。
来上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多样性。
以前在南京的时候,觉得有很多机会,只要努力就有无限可能,并且想着在那里定居,然后可能就会待在那里一辈子。
但是来了上海之后发现,我见过的人、看过的世界都太少了,我干嘛非要着急给自己找一条路定下来呢?
有时候一条明确的目标方向也是一种阻碍,阻碍我们获取舒适圈之外的东西,它让我们的思维只局限在这一条路上,而自动屏蔽其他条路上的见识、认知、心智的获取。
记得《三十而已》里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有时候跑道越清晰,越会束缚自己。
人生是冲着一百岁去过的,我想要看更多、经历更多。人生就是种种体验,不是为了让未来更有意义,而是让当下皆有意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珍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