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拆书家引导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正在思考一项工作如何推进,达到了忘我的状态,这时候突然手机响了我们皱了皱眉不情愿地拿起电话;或者我们正在洋洋洒洒写拆书稿,写到兴致正浓,啪,领导扔过来一摞文件让你赶紧复印一份给他……等和客户的电话打完了放下手机,文件复印完了递给领导,我们是不是要首先平复心情然后理清之前的思路重新接上,花好一些时间才能再重新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是的,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很抓狂!
WHAT:
一件事情可以拆分为三层,从内至外,首先位于最中间核心部位的是核心思考区, 这个部分认知复杂度最高,是任务中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部分,因此需要集中精力,属于复杂部分。刚刚例子中我们在思考工作进度,写拆书稿就属于这个部分。我们把它想象成三明治里面的火腿、鸡蛋等最美味的部分。
WHY:
核心的关键节点可能决定了这件事的整体走向,如果不能区分事情的核心,并优先处理,不仅会因为工作时被打断,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工作的质量也会跟着下降。
如果只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做,最大坏处就是会习惯性地绕事情的核心部分,而真正到了要处理核心部分时,畏难情绪就导致拖延发生。
HOW:
原文片段提供的“三明治模型”,以此为基础,我加工细化出“任务分层处理三步法”:
1 拆解任务。
拿到一件任务或者着手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我们首先脑中浮现这个三明治的模型,最棘手最难你最想逃避的事项、环节就属于复杂区,而做起来得心应手不会很费劲的就属于简单区。
比如在开始做PPT,你就要弄清楚,这件事分三个层次,首先确定PPT的框架结构是核心思考区,内容素材案例的填充是支持思考区,那么选择模板配图以及细节格式调整就是操作动作区了。
2 选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集中攻克复杂区。
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是首先把这件事情当中最复杂最棘手最难啃的骨头拿下,二是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比如清晨早起一个小时,又或者有些人选择晚上家里人都休息了。用这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专注去完成,并且一个时间段只做一项核心的事。
还是做PPT的例子,弄清楚三个层次后,首先就要把PPT的主题框架确定下来,这是一件最核心的工作,包括我们这份PPT的受众是谁,了解他们的基本属性,包括知识水平、兴趣关注点等等;我们要通过这个PPT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围绕这个目的我们如何设置我们的重点内容。
3 同时处理多项简单区。对于辅助性工作、简单区的内容我们可以一次性处理多项同类性质的事情,而且即使被频繁打扰影响也不会太大。
WHEN: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一件较为复杂的任务、事件。如果是一件很简单你做起来很得心应手的事情按照你以前的套路可能效果更好。
如果是培养一个习惯,比如养成晨起锻炼、每天阅读等这样的习惯,今天的方法可能就不太适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就不在今天进行延伸了。
A1:联系过往经验:
请你回忆最近一个月里,在处理自己的任务时,由于忽视事情的核心关键,而造成拖延等不好的情况。
A2:规划未来应用:
思考一下未来一个月或者一周时间里,你会去做的一件复杂的事情,并使用“任务分层处理三步法”:先来拆解分层,每件事情都有最核心最重要的复杂区和相对容易的简单区;之后对于复杂区的事项我们要找到可以专注的整段时间,首先击破;最后对于简单区的事项可以多项同类性质的事情同时进行。
………………………………………………………………………………………………………………
A1:
1.提炼主题:安心做工作,和工作沟通区分开时间段
2.联系场景:工作时会边处理文章边看工作微信群的通知,怕错过同事找我。(因为有些同事没有在办公室,需要通过网络协作)
3.加工故事:我的工作要求24小时开机,方便找人,令我养成了信息焦虑症。有段时间因为单位新装修过,甲醛太重,我们在家工作,我们前领导怕我们影响沟通效果,要求我们在半个小时内回微信,不工作时一个小时回微信。有一次休息时间错过了时间没有回复,还差点被罚钱。通过这种反复刺激,我很怕错过工作微信。后来回到办公室上班了,也换了新领导,没有以前具体时间规定的要求,只是要求快点回。环境改变了,但是我之前养成经常工作时看工作微信的习惯却没有改变。工作群里面的通知每天都有好几条,虽然有一些不涉及到我,但是我总是怕漏掉找我的。
4.反思经验:边工作边回复消息,效率很低,而且也容易出岔子。
A2:
1.明确主题:集中精力和时间完成工作部分,再去回复工作微信。上班时间不聊和工作无关的微信。
2.畅想场景:接下来的一个月
3.确定目标:专心工作,回复消息放在工作休息时段(中饭,睡前)
4.写出步骤:1,设定一个时间段。比如中午午休时看看上午的微信。下班前看看下午的微信。睡前看看晚上的微信。
2,电脑上不登录微信,只在手机上登录。把手机放在抽屉里。增加触摸手机的步骤,以防止无意识的去看微信。
其中有些特殊的消息也要及时回复,也要专事专办,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