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每天写满了今日想要完成的目标到最后总会拖到明天,夏天到了办好的健身卡至始至终只去过一两次,下班回家立志要抛开颓废开始读书最终书签停留在了序章。我们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按着“自己”想法去完美执行的“自己”,现实往往确实截然相反,总有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存在挡在面前。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用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人的情感面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想要改变,就要了解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否则,改变讲非常困难。
大象的脾气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力量大,当它被激发就难以控制。第二个特点:同时受情感激发的,正面情绪可以使它动力十足,负面情绪也会使它变成难以逾越的阻力。第三个特点:特使受经验支配的,它只会认定我们亲身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非自我“期待的好处”。
大象转向“经验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期待的好处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发生在过去或者现在;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地感受到的。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下班后回到家中第一件想到的是放松休息看电视吃零食,我们切身的感受到放纵自己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这时身体就牢牢记住这种行为,今后就算自己没有意识到也会不由自主影响着我们。
改变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
改变为什么这么难就有了答案,新的经验替代久的经验的同时需要有“正向激励”让心中的大象体会到这是很“爽”的一件事情。例如我现在改变了锻炼身体的反馈机制,我除了会根据身体情况设定好KEEP锻炼的课程以外,还会通过“自拍”记录身体变化,以周为单位查看自己的照片获得直观的正向反馈,而且每周的打球运动中能感受自己体能更好、力量更足、进更多的球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相信“输出倒逼输入”或许会让人在坚持写作上有一定进步,不过我认为这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当我们觉得做某件事是痛苦的,困难的,必然是在消耗意志力,当意志力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潜意识的大象又会强行让自我回到以前的行为方式。学生时代反而是我们提升最快的阶段之一,虽然我们需要学习那么多的课程,但是每天的作业,每周的考试都会得到反馈,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会去努力获取更高的分数。
找到想要改变的行为,写下来,去找到合适的“场景”,志同道合的“人”,例如读书写作去带书桌的书店或者图书馆;和好朋友相约每周定期去篮球馆打球;加入007和大家一定分享自己一周的所得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