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书本里,闺蜜口中,街上别人口中,你自己心中,都说找对象就是要宁缺毋滥。
前几年,这也是我口中经常用到的词,我知道宁缺毋滥的背后是要找到那个“好”的,如果找不到,那我宁愿这样,一直单身,自己一个人过着。
无意间在街头听到两个姐妹之间在互聊这个时,也再说宁缺毋滥!那个瞬间有个想法涌上我的心头——都要宁缺毋滥,但不滥的标准是什么?滥的标准是什么?
不滥的标准是一个好人,那为什么又那么多人被贴上好人卡。然后失恋了?
不滥的标准是三观正,可是三观更是没有标准,而且每个人对三观都有自己看法与评判!不滥就是有三观适合自己的就是不滥吗?还是要打个问号?
接着,难道是物质条件不错!那什么又是不错呢?有房吗?那房是否要分是父母买的,还是自己买的呢?所以这种物质硬件能作为不滥的标准吗?又是要发问号了?
也许我们自己经常会说,恋爱哪有那么多的标准,有感觉就对喽!是啊,感觉,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感受,更是没有那么多的标准与答案了!
而且人内心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有所不一样。当我们还小时,我们对感情刚萌牙时,我们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和自己一起玩的玩伴,下课后有一块时间可以去玩游戏而已。
到了初高中,我们对爱情有了初步的认识了,也产生了一些看法,但这些看法更多得是以“会读书,会唱歌,会篮球,会写诗歌……”等等作为我们追求和喜欢的基础。
再大一些,到了大学,到了可以公开恋爱的年龄了。其实选择的标准还是纯粹的,或许我们同班,同系,同个社团,这一切我们提供了一些接触的机会。也有可能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就喜欢你纯粹的笑容,跳跳的酒窝,满口整齐的白牙。在那个没有压力的时间段,喜欢一个人喜欢得很纯粹,纯粹中伴随这一种悸动。
等我们走出了大学,开始工作了,有工作的压力,有买房供房的压力,有年龄成长的压力,有甚至要在外貌上提升自己的压力。更不用说在压力延伸之下,我们又多了释放的需要,可能我们选择旅游,可能会选择买醉,也有可能选放自己舒服一会,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生活。但那个人呢?那个要找的人呢?
对不起啊,我有时累到倒头就睡,有个周末也只想运动下,或放空自己,如果再让我出去社交,去解释一些人。可能结果往往是不去了,不做了,自己一个人也挺好,多个人还多事情做,多担负一些责任。
我们迷失在压力之下,也迷失在快速之下。会迷失,也许也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多了又怎么会纯粹,对别人的标准也多了。宁缺毋滥,也许只是我们还没有明确标准时给自己的一个安慰罢了!当然也许再很多年后,我会改变自己的这个说话,但目前这个时间段,它是我对宁缺毋滥所带来的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