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晚22:00,《我是歌手•当打之年》(后简称《歌手》)第二期节目落下帷幕,歌手毛不易以一首献给母亲的歌《一荤一素》获得全场比赛第七名,遗憾落败,不得不终止赛程,离开比赛现场。
无法在与其他歌手的较量中获得观众对其歌曲本身的青睐,这对于毛不易的粉丝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然而当许多线上观众亦为《一荤一素》中吟唱的思念之情所触动、因《借》而产生共鸣时,连续两场排名第七的成绩对于大众而言也是普遍疑惑的。
为什么被淘汰的人是毛不易?
这个问句的产生和解答所牵涉的已不仅仅是每一位听众对不同歌手、不同类型歌曲的好恶问题,而是涉及到人们对音乐这一媒介所能产生的共情作用的怀疑。换言之,人们之所以对毛不易遗憾落败产生怀疑,并不是简单地站在“喜欢毛不易和他的歌”的立场去疑惑为什么现场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毛不易和他的歌”,人们所怀疑的是,为什么用音乐“打感情牌”不再奏效?
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表达”自然有很多形式和途径,“引起激动”在我看来也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表面上的情绪激动,二是内心的情感共鸣。结合毛不易本人的歌曲风格以及他所意欲通过这首歌曲表达的内涵来看,费提斯所言“表达的艺术”在《一荤一素》这首歌里主要是“表情”,即表达情意,而“引起激动”则指引起情感共鸣这一层面。因此,可以说《一荤一素》这首歌的的确确是一首完全“打感情牌”的歌曲,然而在一场竞演比赛中,最大的风险和缺陷即在这里,首要的原因也在这里。
托尔斯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或许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即“欢乐的人都是相似的,悲伤的人各有各的悲伤”,人们伤感的情绪是共同的,为何而伤感则不尽相同。在《歌手》的舞台上,从来不缺乏所谓“high爆”的歌曲,比如上一期节目中萧敬腾演唱的《皮囊》,演唱过程中台下的观众都站起来、挥手、欢呼。这个时候理解这首歌本身的内涵是不重要的,或者说节奏和摇滚的感觉本来就是歌曲所要表现的重要方面,因此台下的五百名大众评审实际上是在共享着与内心感受无关的律动的节奏,共享着欢乐的情绪。然而像《一荤一素》这样一首以传递情感和内涵为要旨的歌曲,对于500名大众评审而言,正应了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人们通过歌声共享和传递着伤感的情绪,然而每个人的心中所想是不一样的,尤其,和毛不易所想不一样。这种个体化的差异使人们即使能为歌曲流泪,也并不能够进入毛不易音乐中的世界。
这一点,其实也与听众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足有很大关系。《一荤一素》是毛不易写给自己已故母亲的歌,母亲在他17岁时患癌去世,毛不易一直十分遗憾曾经总是挂科、不听话的自己深深困扰了母亲,而后来成绩斐然、过的还不错的自己却再没有母亲参与见证。由于毛不易从未在其他任何表演现场演唱过这首歌曲,也极少公开描述自己创作的原因(综艺《奇遇人生》中有相关片段),所以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无形之中对于现场听众与演唱者之间情感的互通构成了阻碍,,而由于线上播出时插入了有关的视频介绍,所以相对而言歌曲在线上观众中产生了更大的共鸣。
除此之外,《一荤一素》这首歌还有一个“缺陷”——它并没有为听众“提词”。歌者的演唱需要被提词,然而听者也需要被“提词”,这里的“提词”并非简单的展示歌词这么简单,而是要用歌词明确地传递出歌曲的情感和所指对象。对比毛不易的《一荤一素》、李健的《父亲的散文诗》和羽泉的《烛光里的妈妈》,后两首也都是走“深情路线”,然而却分别拿到了全场第二和第一的好成绩,歌曲所获反响与《一荤一素》差异巨大。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散文诗》和《烛光里的妈妈》两首歌都通过歌名以及演唱过程中歌词的反复强调了“父亲”与“母亲”这两个明确的所指对象,所唱内容也更加通俗直白,因此更容易直抵人心。相比之下,《一荤一素》这首歌却并没有明确地指示“母亲”这一个歌唱对象,就像日本歌手米希亚所说:“能感觉到他在唱给一个很重要的人”,但是这个很重要的人到底是谁,对于场下的中国听众而言或许也并不明确。歌曲演唱过程中镜头曾多次扫到几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妈妈辈”观众,她们这一最易被感动的群体眼中甚至都没有泪水。
同时,除了上面的几点原因,毛不易的歌曲在本场比赛中还有一些其他“劣势”。比如在观众类型上,大众评委的选拔所考虑的重要一点就在于:“一定要看过《歌手》,并且是《歌手》的死忠粉”,那么便意味着许多观众对于徐佳莹、袁娅维、萧敬腾等已经上过《歌手》舞台的歌者更为熟悉,甚至是他们的粉丝,而毛不易则不具备这一优势条件;在出场顺序上,前面演唱的袁娅维和米希亚都有激情澎湃的高潮部分,观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很难在毛不易演唱时及时进入状态;在演唱技巧和表现张力上,毛不易唱歌从来不飙高音、面部表情几乎从来不变,在这样一个几乎不在乎谁唱的好(大众评委并非专业人员),而是在于谁能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竞技型舞台上,本就吃亏。
然而,仿佛毛不易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在体验式综艺节目《奇遇人生》的片尾说到:“我们选择写一首歌或者唱一首歌都是因为我们觉得这首歌在某方面能够感动自己,具体大众会给什么反应,天时地利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是的,为什么被淘汰的人是毛不易,他自己早就做出了回答:只是“天时地利”而已。同时,毛不易被淘汰并不意味着用音乐“打感情牌”不再奏效,就像上文提到的李健和羽泉的例子,走“深情路线”的歌曲依旧能在竞技赛场上获得人们的青睐,相比较靠现场效果取胜的歌曲,它们更能直抵心灵深处,共通内心情感。
或许毛不易的歌真的不太适合在高音的夹缝中生存,但却合适被收藏在“喜欢”的歌单里,在不需要夸张的视觉效果和激动的心情时,一遍遍单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