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节,先祝大家腊八快乐!俗话说:“二十三粘糖瓜、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这句流传了几代的民间俗语,意味着进入腊月,喝完腊八粥,就快过年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幸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在汉武帝年间,确定以农历正月岁首为春节,相沿到今,已有20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春节期间,亲人团聚,辞旧迎新,充分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劳动成果,使古老的民族风俗焕发新的光彩。
我国于2000年1月29日发行了“2000-2春节(T)”邮票1套3枚和小型张1枚,设计师是郝旭东,这也是我国首次发行民间民俗节日的邮票。3枚邮票围绕着“迎”、“过”、“庆”三个阶段,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春节的重要阶段。第1枚“迎新春”,画面上的媳妇和姑娘正为到来的春节作准备,媳妇剪窗花,姑娘贴窗花。红红的窗花和鲜艳的新衣都融合在喜气洋洋的明亮黄色中,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来年幸福的祈盼。第2枚“辞旧岁”,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明月高照,地下灯火辉煌,花灯焰火交相辉映,正可谓“火树银花百尺高、春灯处处斗繁华”。画面上五彩缤纷的花灯高高挂起,两个顽皮的儿童手捂着耳朵,燃放鞭炮,绿色的背景将儿童天真烂漫和节日的欢快表现出来,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和民俗内涵的真谛。第3枚“闹社火”,在红色的票面上,以舞龙跳扇舞和打腰鼓的双人为主体,以舞动的红绸表现强烈动感和热闹欢庆的气氛,将春节的民俗内容和整套票的民族风格体现出来。
小型张则选择了最能表现人们情感,除夕大团圆的欢乐场景;边框用绿色剪纸装饰出“雄鸡高唱”、“连年有余”、“万紫千红”的喜庆氛围;祝福的大红灯笼高挂上方,两面张贴着春节对联,老中少三代喜气洋洋围坐在炕上包饺子,花猫睡卧一边,小孙子戴着虎头红帽,穿着新衣,高兴得手舞足蹈,爷爷叼着旱烟袋,看在眼里,喜上眉梢。老奶奶饱含深情地哄着孙子,注视着全家,儿子和媳妇小俩口比赛着包饺子,一扇篦子摆着包好的大饺子。营造出一幅阖家欢聚、团圆祥和、其乐融融、共度除夕的欢乐情景,这也正是中国亿万个家庭幸福团聚的缩影。
若说过春节,不得不说我们的拜年习俗了,一年一度的“拜年”邮票,即将以喜悦的氛围向我们走来。中国邮政以年画与生肖配合,成功营造了新春的节日盛况。近三年来又新创了一个“拜年”系列,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拜年”习俗,作为送给千家万户的一份礼物,传递了祝愿祈福的正能量,契合了广大群众新春民俗的传统习惯,为传统习俗带来了新风气。“拜年”邮票发行两年以来,以其接地气、暖民心的创意设计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和好评。近三年的拜年系列邮票,都由吴冠英老师设计,两个小娃娃“欢欢”和“喜喜”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烘托了喜庆的色彩。
2015年1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2015-2《拜年》特种邮票,《拜年》邮票的选题不仅迎合了中国传统的拜年文化,还是《拜年》系列邮票的第一组。《拜年》(一)特种邮票共1枚,面值1.2元,邮票中两个活泼可爱的儿童立于传统民宅前,拱手作揖、开门纳福,烘托出浓浓的年意。对联进一步表示出,各家各户在新年到来之际,对来年生活、事业的美好祈愿。
中国邮政特于2016年1月10日发行了2016-2《拜年》(二)特种邮票一套一枚。该邮票规格40x30mm,延续了2015年《拜年》邮票的风格,年味突出,画面中,“欢欢”戴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挂着火红的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之花,绚丽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颜开。两侧吉祥寓意的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桃符户户贺新春”,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2016年11月,公布了新的拜年邮票(三)图透,两个主人公“欢欢”、“喜喜”身着内蒙古少数民族服饰、献哈达、迎新春、拜大年的场景,背景有雪地、蒙古包和祥云,画面清新明媚,吉祥喜庆,民族气息浓郁。固定格式的对联为“吉祥哈达迎春献,幸福花儿向日开。”这样的设计图案也是为了配合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活动,于此呼应,二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