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很多事情,都源于巧合,没有把刻苦、努力当成习惯,不知道什么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阴差阳错,也或者是天意注定,曾壮志凌云如我,也踏上教育这条道路。这一走,就是八载春秋,步履蹒跚。
惭愧的很,本不怎么热衷于教育事业。那时候,满脑子灿烂的星河、广袤的宇宙,并不知道生活的残酷、人心的不古。想想自己真是幼稚,情感总是丰富的很却从不热烈。想过用学习为自己开拓出一望无际的前程,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在职读研,设想自己的未来,不俗而有趣。读研分散掉我一半的精力,不大擅长钻研的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撰写过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而如今我的一切并没有多大改变,除了怀念当初那种不辞劳累熬夜码子时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实在找不到更深刻的意义。不俗和有趣,离我远的很,至少在教育事业上是这样,更多的读书和学习,没有让我“更上一层楼”,甚至冰冻三尺,进有涯,退临渊。
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让我人生受阻,让我不由得常常用书本逻辑较生活的真。然而,我们渴望的“文明”和“得体”常常被现实冲击得体无完肤,我们常常要和学生斗智斗勇,我们常常会因为学生糟糕的成绩恼羞成怒,我们常常活在明里暗里对学生人格塑造的精神强迫状态里。教育,我们用它去塑造学生,却不知不觉锻造了自己——谨小慎微,吃苦耐劳,注重修养,追求进步。
褪去了一身的焦躁,对不安分和不思进取坚决断舍离,混迹于忙忙碌碌的人潮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与时光握手言和”。
教育,是门艺术,我们得拿捏好对待学生的尺度,严爱结合,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回想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太过“高冷”,对学生缺乏教育的温度和情怀,游离度日,便觉度日如年。诗经里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若被学生信任,老师便不遗余力,这大概就是为人师者的光辉。教育不需要披上华丽的外衣,只需要捧着一颗朴素的心,去倾情的付出,哪怕是学生小小的一点进步,都让我们从心里欢喜,然后竭尽所能,这便是老师们的“芳心暗许”。
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是教师工作的常态。以为适应不了的生活,却让我渐渐爱上作息规律、工作忙碌的自己。一千个美好的梦想都抵不过一个脚踏实地的现在。现实是樊笼也好,是渡船也罢,我们要有能力去沿革它的意义,我们也会从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耐力超穷,所向披靡,我们姑且认为它是“生命的意义”。责任和义务成了抗在肩上的重担子,收获和成长成为开在心里的大丽花,雍容不迫,痛也快乐。流年自是奔袭不止,然而,我们微笑且平静抵过的风霜,都将化作岁月流水写进诗行。
素养,是个人内力所在。素养和情怀一样,两个词同为我所爱,这大概是因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酸腐味,也可能出自一个教育执行者的价值观。我觉得,在教育事业上,它们缺一不可,有素养就得有内力,有情怀就得有爱心,素养是情怀的大前提,情怀是素养的催化剂,它们可以互相促进、相生相长。我们去学习,去提升素养,去不断进阶内功,去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技能,这时候,才发现,我所学即我所乐。那些熬夜码字、奋力笔耕的日子,似乎有了它的意义,不经意的某一天,它成全了我们,武装了我们,发展了我们。
我们也许有过一段泥泞的道路,社会群英荟萃,而我们举步维艰。但只要有怀有丰富饱满的心和生动的灵魂,我们会走上教育的康庄大道,我们也会在喧嚣世界的洪流里最终老马识途,一顾人间惊鸿,爱上人间烟火。